赵志刚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江苏常熟 21550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理课程教学要回归生活,走向生活。初中阶段,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这门课程,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物理这门课程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生活周边挖掘素材,创设生活化场景,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其学习物理的效率[1]。由此可见,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是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引导其观察、体验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物理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标基本要求。
物理生活化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观察、探究、交流和讨论等教学活动。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不要守本固旧,只学习课本知识技能,而要注重科学研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生活气息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并对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外,通过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加强初中生透过表面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还有助于初中生发散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课时少,矛盾突出。初中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一部分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以灌输的方法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些知识,感受不到学习物理的乐趣,逐渐失去听课的欲望。
物理知识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现在,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忽视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导致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理解[2]。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升学、学校办学资金的影响,还是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一部分物理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甚至更愿意把时间用在理论课上,与其让学生做实验还不如自己讲实验,然后通过步骤讲解,让学生直接记忆实验过程及步骤。由于多种原因,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基础不够,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3]。
初中生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物理这门深奥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生活中常发生的现象引入课堂活动,使学生深入探究其所蕴含的原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展现物理的魅力以及物理学习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热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些圆圈起什么样的作用?(2)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并且会把热油溅起,而往沸水中加入油滴却没有相似的现象出现,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一下被集中起来,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寻求真相,便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又如,讲密度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黄金掺假的事情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提问,其实黄金掺假的问题,可以通过密度相关知识来检验。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探究知识的欲望来学习。
物理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抽象、复杂和综合性的特点,学生普遍认为物理知识比较难学。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感染学生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活知识的引入,注重与学生交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已有的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想很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从思想方面下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物理生活化的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直到高中阶段才加入实验课,而初中生更多的是熟记理论知识,不管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课程中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上课时要经常让学生开展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实验活动。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在物理实验示范操作过程中引入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有效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实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场所,这就需要物理教师重视课内实验。例如,在“电荷”实验中,因为“电”对学生来说摸不着、看不见,是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小气球设计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完成摩擦起电和头发静电的实验,即将气球分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吹好气球摩擦头发,短暂摩擦后,再让学生把手拿开,问气球是否会掉,结果气球没掉,反而粘在头发上了。如果这时把气球拿掉,头发会随着气球竖起来。这样,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时应立足于生活。初中物理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拉近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藏在我们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