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风桦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 贵州 遵义 563100)
学生积累背诵文化常识知识,能够更好的了解文本中的社会,便于疏通文意,从而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背后的文化意蕴。有了足够的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的积累,除了在语文的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还能够方便领悟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与神韵。只是学生在古代文化常识核心知识的积累背诵方面会感到吃力,甚至无从下手。本文将会探索古代文化常识核心知识的背诵策略,让学生在这方面学习有法,运用有方。
理解背诵法。在背诵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的时候,要理解那些知识的含义,然后再去背诵,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同时加深理解。注意那些知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在历史变迁中的用法。如“侍郎”最初是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的副职。如果不理解,即使是背得了也不会用。稍微复杂一些的文化常识,如天干地支纪年法,要先背得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然后根据天干地支的组合形式进行组合。
重复背诵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文化常识核心知识需要多遍的背诵记忆。因为积累背诵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一遍又一遍的背诵和理解的过程。背诵知识不容易,需要我们花时间去这样做。“温故而知新”,人在记忆之后,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不时的去温习所背诵的知识能够让自己记得更加牢固。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是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每个月的第一天,句子的意思为朝菌不知道一个月变化的状况,蟪蛄不知道一年的变化状况。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望”,进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赤壁赋》“七月既望”的时间就能够知道。这里的古代文化常识:“晦”“朔”“望”还是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复习背诵,不然容易忘记。
分类背诵法。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庞杂,大致分为十四类: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古代文化常识知识,可以将其分类,在背诵记忆的时候就一类一类的进行。这样分类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具有系统性。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好所分那个词的含义,属于那一类,并且做好笔记。比如《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需要先明白其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了解这句话里:刺史、臣、举、秀才几个词的意思,然后进行分类。刺史、臣、举这三个词都属于职官一类;秀才一词的含义是有着变迁,在此处是作为职官中的一种,但后来是属于科举一类。
联想背诵法。古代文化常识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在背诵时候可以考虑着与所背诵知识有比较明显相关的知识一起进行背诵。这样能够让知识的积累背诵更加具有牢固性,增强背诵效果。如“右迁”,是官职的提拔之意,可以联想到的提拔词语有:拔、擢、陟,联想到贬谪词话:左迁、贬、谪。
积累背诵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文化常识核心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文言文篇目或者是做试卷,都会接触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个时候需要学生去积累,把这些知识抄录下来,并且去背诵。如试卷中遇到“乃免其宿直”,宿直又称为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这个文化常识的知识就需要学生积累背诵下来。尽管这个过程比较琐碎及漫长,但是认真做是很有效果的。
抄写背诵法。常言道“手抄一遍,胜读十遍”,因为抄写背诵综合运用了眼、口、手、心等多个身体器官。“学生在抄写句子时,无形之中在反复读这个句子,抄一句就会读上好几句,也就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有的文化常识内容比较拗口,背诵难度大,学生一则一则地抄,一则一则地背,先抄后读,边抄边读,读后再抄,如此往复,能够强化对所抄写知识的理解,背诵效果很好。如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这样的内容容以抄写的方式来背诵比较合适。
督促背诵法。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背诵文化常识方面不够自觉,需要引导与督促。美国著名学者威廉·邓恩认为:“监督和检测是人们获取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背诵文化常识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如此。教师引导方法上做得合理,并且予以适当的监督,能够增强学生在文化常识知识背诵方面的效果,促进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试卷检测的方法,学生做文化常识的题目,从而主动的去背诵。学生之间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背诵,也是重要的途径。
文本背诵法。高中教材的文言文篇目中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核心知识,如果能够背诵全文,那么也就能够背诵文章里的文化常识。如背诵了《兰亭集序》,也就能够知道“永和”“癸丑”指代的是年号。
背诵古代文化常识核心知识,是学习好语文,品味祖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背诵的方法上,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进行背诵,让自己变成乐在其中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