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作”之灯
——关于《乡下人家》线上预习指导教学的研究

2020-11-25 21:34陆丽娟
读与写 2020年29期
关键词:乡下人录音创作

陆丽娟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12)

引言

四年级的学生是往高年段过渡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们已具备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意力的目的性逐渐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持久稳定于20-30分钟,可以胜任于一些复杂的学习挑战。针对这一现状,我以《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进行了一次自主预习线上指导,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作”预习指导、成果评价。

1.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因此,虽是线上教学,但也不能忽略最基本的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既是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掌握,也是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比如:在让学生预习《乡下人家》时,可以留下相关作业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传录音;(2)思考文中作者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画面。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一一听录音点评,纠正不足并展示优秀的录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录音的上传定是在多遍之后的成果,同时在老师的针对性点评后,也会加深对课文的熟悉,那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一步了。

2.教师“创作”预习指导

新课标要求,中年段的学生应掌握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与提炼。因此即使是线上课堂,老师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吸收这种方式的学习,但至少还是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有着提高自主预习的层次的意识,不能还只停留在生字词和课文朗读层面。比如: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可以进行一次教学尝试,在线上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探究,首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喜欢乡下人家的那个场景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屋前的瓜藤攀爬挂架的画面、屋后雨后春笋探出头的画面、小鸡小鸭找食吃的画面、乡下人家门前悠闲地吃饭、聊天的画面等等。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紧接着可以询问可以给这些情景起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吗?学生总结出瓜藤攀挂架、春笋探出头、鸡鸭忙觅食、门前话家常这些名字。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简单的一些变身,就可以将一些单调的文字变成了一首小诗,也更符合文中的意境,只要带领学生充分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提炼词语,创作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这样的经历对于学习能力强、自觉性好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这样的刺激下,内心也会蠢蠢欲动,也就会关注其他同学的创作,这也是一种提高。

3.教师进行积极式成果评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是学生着重培养的能力。中年段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转化,即使没有直接的奖励,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所以,有家长说老师的一句鼓励胜过家长的千言万语,没错,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评价方式。当第一位兴致勃勃地发个我看她的创作时,我立马与她进行了讨论,让她知道老师对她的肯定和尊重,那么给予的意见也是更易于接受,信心不减。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创作指导之后,教师还要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指导再次进行自主创作,然后自愿发给老师,教师进行点评,在受到教师的积极点评之后,还可以将她的作品发到班级群里进行表扬,她的内心又是一次激动,更促进了她创作的动力。这一操作也侧面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斗志,也就出现了一篇又一篇的原创小诗,甚至家长们也来上了一首,几天里,源源不断的原创作品风“袭卷”班级群,学生们也针对疫情等运用小诗的形式呈现,学生能自主创作,这次线上的预习指导意义也就达到了。因此点评时注重讨论和激励为主,保持学生“乐”学的状态,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引领其他同学们积极、大胆创作。

结语:疫情是无情的,打破了线下教学的美好,线上教学种种挑战迎面而来,教师和学生措不及防。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理念也要跟着变,要变得让学生易于接受、让学生投入点更高,专注力更强,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教学。但线上教学是挑战也是机遇,是考验也是锻炼,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的根本,寻求理念与形式的创新,不断地充实与发展,更好地激励与引领孩子们在线上教学中受益满满,点燃学生心中的“创作”之灯。

猜你喜欢
乡下人录音创作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Listen and Choose
Listen and Color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