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翀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任伯年小学 浙江 杭州 311241)
1.1 制定评价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可制定一套与该课程相关评价体系,主要分成三个板块进行综合评定。第一板块是“校园生活”,具体项包括:学生是否遵守校纪班规、在学校生活中是否有助人为乐表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日常表现情况;第二板块是“家庭生活”,具体包括:学生在家是否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与家长存在吵架闹脾气的次数、是否定时与家长谈心体谅家长辛苦;第三板块是“社会生活”,具体包括:学生是否遵守如交通法规等法律法规、是否能够力所能及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否每周观看定量的社会道德新闻视频,以上三个板块按照4:3:3比例分配,以此作为这项课程的最终评定结果。
1.2 举办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多举办一些明德的评比活动,利用不同的评比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让学生每周搜集一篇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有关明德的新闻报道,每个班级评选两个最值得播报的新闻内容,在课间操时间通过广播播放给学生听;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明德的视频故事,如“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等节目,并撰写观后感进行读后感比赛。
2.1 巧用周边资源,丰富课堂导入形式。
(1)巧用网络资源。如在讲《我的新伙伴》这一课中可先播放一首“找朋友”的歌曲,通过音乐来抓住学生的耳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播放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在讲述《可爱的校园》这一课时,则是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播放提前布置的,让学生画的有关学校风景的画作,其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巧用课本图片。《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以图片内容丰富多样作为一大特色,教师要加强对这些图片的使用率,要引导学生更为细致的观察图片,依次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的导入部分,可让学生先盖住图片下面的讲解文字,单单通过图片发挥想象力思考,讲述出图片中的内容,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如提问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发生的地点,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等,以此引出课程的主题是在班级生活中的规则。通过观察图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会增加学生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
2.2 重视互动教学,深化从理论到实践。
(1)通过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合理的进行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的一种最普遍方式,为了让课堂互动变得活跃,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如根据今天的日期或星期叫学号提问,通过开火车的方式顺序提问,也可以通过抢答给予学生奖励的方式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突出该节课或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就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增加对该课程学习的热情。
(2)从理论到实践促进教学效果。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里对法治的讲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对严格的法律条文,都是《班级生活有规则》、《红路灯在站岗》、《与规则同行》等这些涉及到班级规则、交通规则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乃至于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这些课堂理论加以实践,可以从校纪班规入手。在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可用开班会的形式,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规,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然,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都要起到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一定要遵守校纪。
《道德与法治》实则强调的是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明德、知法两个不同板块,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策略的教学,但是总体来说它是一门课程,教师要对两方面内容做到平等重视,传统教学观念下更为强调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并且知法这一概念和知识也是相对新颖的出现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会更为侧重明德,从而忽视了知法的重要性。不要单单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不完全,对抽象的法律知识难以理解,或是不到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年纪就忽视了知法这一板块的教学,法律观念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同等重要,二者作为一个教学课程应用到学生教学上,是经过教育专家多方面研究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明确在教学上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结语:由于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界需要的是创新型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开展学习研究,不断紧跟历史的发展潮流,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中也要及时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应该努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和创新,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变得更加融洽,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