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凤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屠园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目前我国小学生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在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哪怕一个稚嫩的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说明了学生心理是一种从已知走向未知的过程,是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突破常规,追求求异的思维,让他们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下面笔者将阐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权威形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道尊严”为“教学相长”。要甘于“蹲下来”看学生,尤其要善待我们的后进生,要抓住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具体的表扬,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被关心,被呵护的温暖。在教学中平等地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1 平等。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是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①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所努力追求的。
1.2 亲和力。教师本身要尽量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要亲切地对待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关心,被呵护的温暖,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达到师生认识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教师有错就改,虚心向学生学习他们的长处与优点,达到教学相长。
1.3 激励。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给予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满足和快乐。
传统语文课堂一般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讲,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活动,“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啊”这是教师的口头禅。学生缺少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大脑被老师所牵制,学生缺少了自我发挥的空间。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才是知识的探求者,真理的发现者。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探索文章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验证结论等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提供多一点的思考时间,不能急功近利;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三到六人为一小组,学生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质疑、探讨。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多一点讨论,少一点灌输,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来。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并且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与提问所持的正确的乃至赞赏的态度更促进了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认真地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表达不清楚的问题,应和学生们一道讨论,把问题聚集,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是不对的地方,教师应该肯定其能够质疑的行为,把学生的闪光点给挖掘出来,比如肯定其细心,赞美其用心思考。我们暂且不论问题的对与错,教师不能嘲笑学生,还应该正确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不能取笑这样的学生,更应该引导其他的学生向这样的积极提问的学生学习,学习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无论是重要的还是次要的,教师都要及时解答,即使当时解答不出来,也要给出一定的解释。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敢于多多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对学生多鼓励,多激励。
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落花生》时,我们班一个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都在积极提问题,他也提出了一个:为什么文中用“姐弟几个”?而下文却说是姐姐、哥哥和我。我听了特别高兴,夸奖他能认真联系上下文,读书非常用心和细心,狠狠地表扬了他一顿。后来,每次上课,他都变的越来越积极,提出了很多让老师意想不到问题。
老师的赞赏激励的方法能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提问题的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和肯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一点点成功的快乐,学生们都会铭记在心,一点点的成功包含着一种对自我的肯定,自我的赏识与自我的激励。
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语文的课堂上一定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非问不明”的至理名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热情,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注:
①刘国正.也谈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