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文浩
在当今数字时代,影视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大数据和新媒体的发展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海外的影视作品,也对影视翻译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在中国,影视翻译是一个“新兴的”又“十分重要的”翻译研究领域。 截至2020 年6 月,通过CNKI 检索主题为“影视翻译”且题目为“教学”的论文也仅有30 篇。 2000 年至2019 年间,也仅有6 本正式出版的面向影视翻译教学的专著/教材。 影视翻译教学探讨空间巨大。 文章将基于研究者翻译教学实践的总结,探讨影视翻译赏析对于高校基础翻译课堂的积极作用,并针对这部分教学的内容设置、实施方法、考核手段提出经验性的建议。
在当前的中国环境下,影视翻译主要表现为影视配音(俗称“译制”)和影视字幕翻译两种。 与传统的纸质文学的翻译相比,影视翻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呈现媒体更加复杂。 影视翻译是一种以多媒体形态呈现的翻译形式,同时也是数字时代的译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因而影视翻译的学习和探索对于英语和翻译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二、语言内容更加丰富。 影视翻译的语言几乎可以涵盖各种文本体裁和语言功能,并辐射各类现实和超现实的主题,是翻译教学极佳的教学素材来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分析情景更加具体。 以影视翻译作为教学内容或素材的一大优点在于,影视翻译原文的语境相较一般的纸质文学作品都更加具体,有明确、形象的画面和声音来为影视文字创造一种“实在感”,更有助于理解和评析文本、有利于翻译赏析教学任务的开展。
因此,可以将影视翻译赏析融入翻译课堂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即一种“任务”(task)来开展。“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的重点在于:通过设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简单说,就是通过“做”来“学”。 同时,建构主义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脚手架”(scaffolding)的作用,即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包括任务前的引导、任务中的支持、任务后的反馈,以此来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ZPD),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 因而,教师可以将影视翻译赏析作为一种任务布置给学生来完成,并通过在任务的前、中、后提供相应的引导、支持、反馈,来切实促进学生翻译素养和技能的提升。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影视翻译赏析是一种十分有趣和有益的翻译课堂活动,下面将从该任务的内容设置、实施方法、考核手段三个方面做出经验性的总结和建议。
关于影视翻译赏析的内容设置主要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赏析对象的内容。 第二,赏析活动的内容。第一个问题涉及如何帮助学生和教师建构一个更系统的关于赏析对象的框架,而第二个问题涉及如何帮助学生和教师组织一套更全面的关于赏析活动的安排。
考虑到影视翻译体裁和主题的多样性,研究者通过影视翻译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可以借用德国功能学派Reiss 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e theory)来构建赏析对象的内容框架。 该理论强调语言有三大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信息功能(informative)、感染功能(operative)。 在研究者看来,这三大功能所针对的也是语言传播的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表情功能重在信源(作者/原文),信息功能重在讯息(语言/意义),感染功能重在信宿(读者/译文)。 凡是话语都会涵盖这三个元素,即包括这三个功能,但是根据交际和表意的需要,某个功能会成为话语的相对主要的功能。 而翻译的策略取决于文本的主要功能。 表情型文本重在再现原文修辞,即传(信源)情;信息型文本重在传递原文信息,即达(讯息)意;感染型文本重在唤起受众反应,即感人(信宿)。 Reiss 将“多媒体文本”(multimedial text)定义为一种叠加(superimposed)在这三种类型的文本之上的文本“形态”,将戏剧、影视涵盖入内。 可见,这一理论对于影视翻译赏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依照这一理论的框架,就可以构建一个由不同文本类型构成的影视翻译赏析内容框架。 例如:
1. 表情型影视文本涵盖一般影视剧中具有鲜明性格的角色的生活化对白,再现角色话语修辞是翻译要实现的主要功能。
2. 信息型影视文本涵盖各类纪录片和影视剧的旁白部分,再现语言信息含义推动剧情是翻译要实现的主要功能。
3. 感染型影视文本涵盖影视剧中的搞笑或催泪台词部分,契合观众的笑点和泪点是翻译要实现的主要功能。
除此之外,三种基本类型还可以交叉组合,成为表情-信息型影视文本、表情-感染型影视文本、信息-感染型影视文本、表情-信息-感染型影视文本,按照类似的思路,就可以基本比较全面地涵盖各种复杂功能组合的影视语言文本了。 例如:
4. 表情-信息型影视文本涵盖影视剧中具有一定专业性(医学、犯罪、科幻等元素)的远离日常生活和会话的表达,翻译需要兼顾保留专业性塑造人物特征与传递会话基本的信息含义推动情节发展。
5. 表情-感染型影视文本涵盖影视剧中的抒情文艺元素,尤其是影视歌曲部分,无论是字幕翻译还是配音译制,翻译均需要兼顾再现歌曲原文本身的修辞美感与观众的观感体验,在保留原文修辞与重写译文美感之间找到平衡。
6. 信息-感染型影视文本涵盖电影预告宣传片和电视广告中的具有呼吁和宣传目的的文本,翻译既需要明确传递信息含义,又需要兼顾激发观众的反响。
7. 表情-信息-感染型影视文本涵盖需要综合三大功能的影视文本。 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影视文本中,三大功能并没有哪一个特别突出,所以需要综合考虑,这也是绝大多数的翻译情况,而翻译只需要忠实传递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即可;另一种是在影视文本中,三大功能都很突出,因而翻译需要创造性且忠实性地找到兼顾三大功能的最优解。
这样的框架在内容上覆盖全面,不仅可以为翻译课堂提供广泛的素材,也更有助于为翻译教学构建全面的视野。 另外,鉴于当今数字时代下寻找影视翻译素材已经十分方便,所以也可以鼓励学生选择相应的文本类型,寻找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赏析,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动机。
作为一种学习任务,影视翻译赏析活动本身也应当涵盖全面的内容。 受到曾将该任务应用于《综合英语》翻译课课堂以及《基础笔译》课堂的经验启发,研究者认为,任务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当基于影视翻译,辐射影视、翻译、英语三个知识板块,以更好地提升任务的教学效率。 在这一思路下,赏析活动的内容涵盖这四个方面:影视素材背景分析、影视文本类型分析、翻译案例批评赏析、实用英语表达积累。 首先,影视翻译离不开影视元素,赏析必须依据于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分析,因而在赏析的实践和呈现过程中,都必须包含有影视素材背景分析。 其次,赏析需要包含对所选影视素材中被赏析语言的文本类型分析,这是确定翻译策略和进行翻译赏析的基础。 再次,赏析需要对典型的语言案例进行批评赏析,这是翻译赏析的核心活动,即基于对文本类型的分析,结合文本类型理论的策略,对译文进行批评,包括对好的译文进行肯定以及对不佳的译文提出改进,总结翻译赏析心得。 最后,从地道的影视英语中提炼和总结可以学习的英语表达,这样的表达具有情境性和地道性,可以帮助学生综合提升英语素养,进一步夯实翻译基础。 这样的活动内容安排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升影视翻译赏析任务的效果和价值。
实施方法主要需要总结和讨论的是教师在整个影视翻译赏析过程中所扮演的引导性和支持性角色和工作内容,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首先,课前部分。 第一次布置影视翻译赏析任务前,教师需要做一次导入培训(orientation),说明影视翻译的素材内容和活动内容,讲解文本类型理论,并提供例子示范整个赏析活动过程,包括对于各个文本类型的影视语言的背景、功能、翻译、表达的分析,并安排好学生以个人或分组的形式就某一类型的影视文本进行翻译赏析,赏析可以以书面和口头形式呈现。 书面部分可以安排学生提交书面的翻译批评作业,口头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演讲报告。 在学生提交书面作业后,教师需要提前浏览并做初步的批改,并为学生的课堂展示做好相关的安排和准备。
其次,课中部分。 在学生初步完成任务后,最好再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堂展现的机会。 例如,《综合英语》课堂可以安排15 分钟给学生小组做报告,《基础翻译》课堂可以安排更多时间给更多学生做同一主题的报告展示。 在学生进行课堂演讲报告后,教师需要针对报告内容的各个部分进行及时的知识补充和必要的修正,并适时地引导一些课堂讨论,切实完成“脚手架”的角色。 此外,教师还需要对于学生的课堂演讲表现进行当堂的评价并纪录,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最后,课后部分。 在课堂部分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赏析作业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进一步的归档和总结,作为任务完成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提供正式的反馈。 另外,如有必要,可以在下次课堂前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讨论。 课后部分的工作也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和任务本身进行进一步的反思,从而结合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除了基于翻译批评作业和课堂演讲表现的直接考核外,针对影视翻译赏析,还可以在期末安排一些额外的考核活动,来间接考核影视翻译赏析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并进一步提升该任务的积极影响。 基于研究者的实际教学经验,现提出几种额外的兼顾知识性、趣味性、职业性的考核手段:
第一,翻译论文。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基于完成的影视翻译赏析作业中的素材和分析,以及课程和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篇翻译批评论文。 这样的论文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和进步,并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反映所学知识的水平,可以较好地增强赏析的知识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将所完成的论文修改,并深化研究,作为投稿论文或毕业论文的基础。
第二,翻译竞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场班级内或班级间的影视翻译竞赛,由教师设置影视翻译的题目,竞赛可以包括配音译制和字幕翻译两种模式,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竞赛,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打分排名,教师还可以邀请业内的专家和其他教师一起参与评分,确定竞赛结果,并将结果作为一种考核依据。 这一活动通过引入竞争元素,可以较好地增强赏析的趣味性。
第三,自我翻译。 教师可以安排完成相同或不同影视文本类型赏析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己创作一个简短的影视作品,然后自己完成影视翻译,提交翻译好的影视作品作为考核对象。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相关的新媒体技术,包括影片制作和字幕、配音技术,以提升影视翻译的综合技能,让学生以“考”带“学”。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规避有关的版权风险,还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和收获感。 同时,与指定题目的翻译竞赛不同,自我翻译中学生可以自主创造自己熟悉的内容和领域,让考核更专注于翻译本身,而不是翻译之外的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考核会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更重要的,这一过程会帮助学生模拟职业翻译团队合作的场景,可以较好地增强赏析的职业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翻译素养。
目前在国内高校,影视翻译还不是一门主流的翻译课程,而是常常作为翻译课程或者综合英语课程的一个内容板块在教授。 文章提出的关于影视翻译赏析的教学意义、内容设置、实施方法、考核手段不只对普通高校当前的基础翻译课堂教学实践有着经验性的借鉴价值,也对高校教师系统全面地设计独立的影视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和考核方法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