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语言哲学,从广义上讲,凡是对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与人、世界和心智的关系的哲学研究都可称为语言哲学。 但从狭义上说,语言哲学是专指由20 世纪初盛行于西方哲学的分析运动而产生的大量语言分析和研究。 由于这些语言哲学研究影响极大、成果卓著、思想深刻、方法新颖,从20 世纪60 年代左右开始,语言哲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现今在英美各大学几乎都有这门学科的开设。
《语言哲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在“语言哲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语言哲学课程所用教材是威廉·莱肯(William G. Lycan)2000 版的《当代语言哲学概论》(Philosophy of Language: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Lycan 的书基本上涉及了西方语言哲学的重要话题和理论,这些话题和理论在当前西方哲学界仍极受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Lycan 教材的内容有部分调整、增加和删减。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语言哲学”这一概念,我们在教材之外增加了一些概念梳理,如“哲学”“语言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语言哲学”的内涵与外延,“哲学三角”(the philosophical triangle, 即语言、心智和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 将Lycan 教材第二章的单称词项和第一章合并为《教程》的第二章。 在第二章,还增加了一节与指称论和单称词项密切相关的“fiv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第三章讨论Frege 的sense and reference,这也是Ly⁃can 书上没有的。
在一些章节,不仅介绍他们具体的语言哲学观点,还概要介绍他们的整个哲学世界观,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相关的语言哲学思想。 例如,在介绍Russell 的描述语理论时,我们用了一定篇幅介绍罗素所持的哲学观点:逻辑主义、一元论、逻辑原子论,同时还解释了语言哲学中“分析”“原子”“日常语言”“理想语言”等一系列概念。 《教程》对Lycan 书中的内容也做了一些删减。 既删掉Da⁃vidson 的真值条件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章节,又删掉与语用学相关的章节,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
在教学过程中,凡涉及重要的哲学家和其理论时,我都要求学生阅读原著。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以附录的形式,摘录了几篇极具影响的文章,如Frege 的“On Sense and Reference”、Russell 的“On Deno⁃ting”、Putnam 的“The Meaning of ‘Meaning’”等放在相应章节的后面,供读者查阅。
本书重点不在于语言哲学知识的讲授(当然知识也很重要),而在于哲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智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相同话题不同观点之间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语言哲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意义与指称。 第一章直至第六章关涉指称的各种观点。 这些观点的批判与发展脉络是:the referential theory 的观点和主张,必然导致the five philosophical problems/puzzles. 为了解决5 个哲学难题中的同一性问题和替换保真问题,Frege 在他的“Sense and Reference”一文中,提出sense 这个概念。 在讲授Frege 的思想之后,《教程》还引导学生和读者用sense 这个概念来解答其余3 个哲学难题:空名问题、存在悖论和排中律。 Frege 的思想存在很多困难,最为关键的是sense 这样的概念是Quine 所说的“crea⁃tures of the darkness”。 在第四章,Russell 的描述语理论表明,用新逻辑,即量化逻辑,同样可以解决那5 个哲学难题。 从第七章到第十章,核心内容是意义,涉及传统意义理论(观念论和命题论)、使用论、心理论和证实论。 这些理论之间也存在批判和发展关系,《教程》对此也有明确的讨论。 第十一章讨论令西方哲学家最为头痛的隐喻意义。 Davidson 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意义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不是语言意义,而Searle 认为隐喻意义是一种语用意义。 (2)将Lycan 书中主要内容提炼出核心要点或关键词。 例如,Lycan书中只有Objection 1、Objection2 之类,而《教程》在这些Objections 的后面,添加了关键词或核心思想。 (3)书中不时夹杂有汉语,主要是解释或例子,为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