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艳
(岭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524000)
一款“静置系游戏”《旅行青蛙》中青蛙到各处旅行的照片在朋友圈火热起来,让“佛系”这个词语瞬间成为网络热词。2014年,日本某杂志刊登了以“佛系男子”为话题的报道[1]。“佛系”这个词语由日本开始,被全世界的网民被广泛使用。由“佛系男子”衍生了“佛系大学”“佛系干部”“佛系青年”等一系列网络热搜词语。青年作为网络的最大消费群体,进一步与这个网络热词绑牢,“佛系青年”迅速火遍互联网,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与深思。
近来青年群体中新出现的一个亚群体,他们在处理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争不抢,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态度上,看谈一切功名利禄,在人生追求上,顺其自然,舒适安心至上,这个亚群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系青年”。具体在高校中表现为部分学生经常使用“随便”“你喜欢就好”“没意见”等词语。在学生干部中表现为对任何活动无意见和建议;对活动的执行不上心,甚至不参与;对学业好坏无所谓,及格就好;对竞选和荣誉不争不抢等等。
这些“无所谓青年”之所以被冠上“佛系青年”,并不是因为他们信仰佛教,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精神心理状态与佛教某些特质契合。因此,借用“佛系”一词。从“郁闷”到“淡定”到“丧”,再到“佛系”的出现,“佛系青年”的出现与存在,更多地关注自我的感受,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折射出青年们多元的价值需求和丰富的生活追求,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社会发展愈是迅速,社会生活愈是精彩,选择性愈是多样,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愈是焦虑,从而选择逃避现实,躲避竞争。另外,据研究表明,佛系学生占比与高校的水平和层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每个层次的高校中这一群体占比都在逐年提升。
青年佛系的形成与出现原因复杂,主要是社会和个人两大原因。社会的环境物质基础起决定作用,同时又受个人的主观精神动因影响,是多种原因和情况相互作用与影响而产生的结果。
马克思曾说:“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2]。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人是在社会上生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个科学的观点也为我们研究佛系青年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正确的社会视角。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是人内心深处社会发展的反映,即人对社会的映射,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缩影,换句话说,佛系心理的出现是必然的。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进步飞快。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现代人的压力也直线剧增。就现代青年而言,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求职期望值变高,赡养老人的重担等等,面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无处不在的挑战与压力,现代青年的焦虑不安无处安放。面对难以调节的压力,期望得不到满足,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他们选择无视压力与挑战,任由一切自由发展,选择舒适的生活方式,过一种随缘的佛系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佛系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由社会物质决定的,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佛系的生活方式逐渐流行。这就是青年佛系心理形成的社会根基。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解构一切,推崇去中心化、去合法化和去神秘化的多元化价值规范体系。它认为人是无本质和无中心的,没有长远理想和目标,不需要承担责任,不受约束,解放个性,享受当下。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自由和自主的人,才能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4]。他们将注意力放在当下而不寄托未来,放弃理想追求,更多关注所谓“人生目标”的实现。
就佛系青年而言,所谓理想都是毫无意义的,不考虑未来,享受当下最为重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他们认为人生苦短,好好享受生活才是最好的人生模式,主张不争不抢,得过且过,一切随心,他们认为争名夺利毫无必要。以主观意识为行事原则,漠视甚至抛弃国家、社会和家庭所给予个人的职责和任务,过分追求个人的价值而忽视了社会的价值。
就佛系学生干部而言,干部只是随波逐流的一种追求,凭兴趣做事,不喜欢的活动,选择应付对待,甚至不予理会。
人的发展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随着人的需要发展而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与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但因个体需求不同,且受主客观各种因素影响,在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中,低层次的需求还未满足,他人高层次需求已满足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落差感和挫败感。时间的累积,心理和情感的压力堆积越来越大,从而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超乎世俗眼光的态度来包装自我,欺骗自己和别人。针对这种现象,在日常的活动中需认真观察,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干部,给他们不同的展示平台,巧用“门槛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来唤醒和激发学生干部的自我意识,引导和助力学生的自我追求,最终使其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思维误区[5]。要让学生干部清楚:我是谁?为何当干部?要得到什么样的锻炼?使超然出世的“佛系”学生干部还俗于世,把无所事事的态度转化为斗志昂扬的态度来展示青春魅力,展示干部的先进性,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青年学生思想和行动的总目标和总方向。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容易导致道德世界的“矮化”和思想观念的“沙化”,丧失人生的目标,迷失人生的方向,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他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因此,要重视学生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入耳、入脑、入心”,融入每个学生干部的日常生活。根据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把理想信念最高层次的概念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目标,理想信念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他们明确当下的具体任务与目标,细化目标,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实现什么样的效果,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生活安逸的和平年代,从小受到父母的精心呵护,挫折教育不到位,较少独自直面挫折,所以在失败的时候容易否定自我,逃避现实,无法正确对待挫折,甚至人为设置障碍,为自己以后的失败留下余地,以挽回颜面,不至于一败涂地。意志品质是青年学生砥砺奋进的“原动力”。青年学生要加强挫折教育,敢于承认失败,提高自我的抗压能力。
责任担当是检验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试金石”。所以应注重教育学生干部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挫而不折,越挫越勇,加强责任感的培养。注重教导学生干部明白自己职责所在,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国家观念和集体意识,敢于承担,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回避,不逃避,不退缩,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问题中找到出路,在挫折中磨炼成长。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7]。作为青年中先进代表的学生干部,要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我们要以学生干部为抓手,立好学生干部的先进旗帜,共同努力承担起培养先进青年的责任。让青年成长成才,成为国之栋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勇于开拓,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