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慧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03000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从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20-29 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1.5%;从网民的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占比最多,占比为26.9%[1]。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如何利用“两微一抖”等媒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科学上网,合理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是摆在每一个辅导员面前急需攻克的课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两微一抖”。“两微一抖”是微信、微博、抖音的简称,是大学生日常最常使用的三个APP。微博(新浪微博)于2009年诞生,用户通过发布140 字的文字、音频或者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由于其操作便捷、交互性强,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类应用软件。微信用户现已突破10 亿人,它帮助用户实现了即时通讯、随时拍摄、随时传播、分享生活、朋友互评、购物支付等功能目的。抖音则是在2016年诞生的主打短视频类社交软件,在抖音上,用户通过15 秒或者60 秒的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结交朋友、联络感情[2]。
“两微一抖”已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他们用微信联系朋友、拓宽社交圈;用微博拓宽视野、获取资讯;用抖音消遣娱乐、消磨时间;然而网络世界良莠不齐,大学生对网络世界充斥的谣言、诈骗和虚假营销等不良现象缺乏辨析和认知,“因网而生”“因网而多”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要勇于担责,做好“拔节孕穗期”的“庄稼人。”辅导员深入了解“两微一抖”新媒介特点,熟练运用“微语言”融入学生群体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网络事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和引导,做好“培土”“浇水”“施肥”“打药”各环节,“助苗守正”,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广大大学生成为穗穗饱满健康的“果实”。
当前高校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可谓“人人都是自媒体”。互联网+严重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网络行为难以自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现今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政课之外,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担主要由辅导员肩负。然而高校辅导员多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主要依靠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抽身钻研创新网络育人,甚至有些辅导员固步自封,只是将“两微一抖”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软件,没有将媒体运营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对舆情事件没有及时引导,过分的“封堵”都反而会致学生反感情绪产生,不利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要时刻坚持“学生在什么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什么地方,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什么地方的原则”。[5]为了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辅导员可以通过“两微一抖”等新媒介,搭建师生信息沟通与思想交流的“新桥梁”,助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构建“两微一抖”网络育人新模式。
辅导员通过“两微一抖”,可以进一步了解所带学生生活和真实情感,有利于师生关系突破交流少的隔阂,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还可将班级中的学生构建群组,及时为学生推荐新闻热点,抓住时机、把握节奏,积极引导学生探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重要的”变为“需要的”,把“有意义”做得更“有意思”,从“微”入手形成网上网下的教育合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将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据《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报道指出,202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74 万人,比2019年增加40 万人[6]。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有限的社会需要矛盾突出,让大学生更深切认识到只有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大学生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由于对于高层次学习需求和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不安,很多的学生选择“两微一抖”来提升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性使用“两微一抖”,在完成现有学业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网络学习专业知识、听名师直播、学习英语、PPT、PS、PR 等实用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砝码。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应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两微一抖”等媒介,与时俱进拓宽工作阵地,倾听学生真实诉求、畅通学生意见渠道,提升自身亲和力,当好学生的知心人。
一是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优化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工作,利用班团干部及时监测班级内部舆情,掌握学生思维动向,如遭遇重大高校舆情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引导舆情,防止事态扩大化。二是利用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文明、科学、健康、守法的网络习性,自觉抵制网络陋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弘扬主旋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要向“网红辅导员”学习,开辟除讲台之外的思政微平台,熟练掌握“微语言”,及时过滤有害信息,用学生爱看、想看的形式发布更多地正能量、主旋律的信息,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向。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在大学生网络世界中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人,他们善于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能够及时洞察到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擅于借用个性化、网络化、生活化等话语分析问题、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并且影响他人思想、引导舆论走向,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引领力的意见领袖[7]。辅导员要充分重视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适当争取、着力培养这一部分学生,并组建自身网络育人“微团队”,发挥教育合力,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努力净化网络空间,多角度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加强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建设,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辅导员和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样,必须有效提升微素养,才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此外还需关注收集国内外要闻、焦点新闻及校园动态,以日常转发、热点解读、时事点评、定期直播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将主题教育、道德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网络媒体,深入融合形成专属“微文化”。运用网络新媒体阵地正面引导青年学生,防止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被不良信息影响,“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创造正能量”。只有辅导员擅长讲并且讲得好微文化,才能潜移默化间让大学生加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才能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正能量占据高校网络的制高点,全方位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