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容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学生日常化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这一角度着眼,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进行具象化的呈现,更有利于增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立体感、亲切感,从而增强工作实效性。
从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路途遥远,气候、饮食、风俗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高校的教育管理要求更加落实、落细、落精。因此,落实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将这一工作升华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二者有机融合,是促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在校期间知识的获取,更体现在通过精细化的教育管理,能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将他们塑造成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
思想日益多元化、自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呈现网格化趋势加速扩散,给在最大程度上统一思想意识、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带来巨大的困难。同时,这也给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凸显了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需引起重视。在当前形势下,不得不警惕外部敌对势力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渗透。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行为较为跳跃,往往具备着较强的民族意识和自我意识,而且在高校中,“抱团”意识较为严重,即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与本民族学生交流较多,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较少[2]。一旦这部分学生受不良思想蛊惑,他们往往会成为民族分裂势力在高校中的工具,严重破坏校园和谐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显然已经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一种重要手段。
传统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过多的理论说教以及单一的理论灌输。通过具象化的呈现方式,能够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搭建一个有形平台,化教育无形于有形,创新工作形式,增强工作效果。从实际应用来说,这一种具象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更加直观、有效,更加能够实现沟通效能,体现教育亲和力。这种具象化的工作方式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少见,例如福建福州大学成立的刘敏榕工作室,将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教育工作融入管理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象化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体现在:其一,通过实实在在开展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丰富这一大学生群体的校园生活,增强他们融入高校环境的意愿和信心。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来到大学以后,存在着一个适应和认同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过程,也存在着融入到汉族大学生群体中接受并尊重彼此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过程。具象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土壤和氛围,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通过看得见的方式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其二,从宏观视角来说,具象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运用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还可以见诸于其他学生群体教育管理中,不断扩大受众外延,凝练教育实效性内涵。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具象化管理,在教育过程中将无形化为有形,将理论见诸于各种各样的实践,就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和深化。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群体有机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框架系统中,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到学校发展建设中,使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份子,成为提升学校治校水平的重要一环和内生动力。
下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一盘棋,其核心要义是牢牢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当作是一项育人工作、铸魂工程,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教育管理的育人功能。高校在开展具象化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活动开展的教育性和启发性,切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教育性因素贯穿活动全过程,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在参与中有所得、在实践中有所悟,真正促进身心健康及个人全面发展。体验式教育、感染式教育、引导交流式学习是三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对教育规律的科学遵循[3]。通过设计生活场景让少数民族学生加深体验,通过少数民族学生中的榜样示范强化引领作用,通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引导式的沟通交流走入他们的内心等,都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另外,高校在开展相关教育主题活动中,开展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把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其中,通过创新环节设计、融入少数民族教育元素,让活动真正能够往学生心里走,往活动育人功能作用发挥上走,往符合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规律原则上走。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遵循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在开展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同时,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升学校治校水平和能力。首先,具象化开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满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实现活动组织者(高校相关负责部门)、活动参与者(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活动载体(活动场地)三者之间能够实现闭环,无缝对接,在活动的每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增强活动流畅性。其次,从系统运行对于事物的推动作用来说,一项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系统运行是否流畅,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象化同样需要在系统整体运作推动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性的外化表现,是培养“整全的人”的重要一环,因此更应该着眼于从整体上构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提升教育时效功能[4]。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既有普遍性,又存在着特殊性,这就要求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尊重差异,在开展活动中充分重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这也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具象化的又一重要着眼点。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过程中,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地进行活动策划、活动组织、活动开展,充分考虑每个少数民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充分衡量在开展具象化管理教育过程中个体的接受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在具象化管理教育的全过程,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校园融入、职业规划与发展等方面的薄弱点,对症下药,使得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具象化发挥最大效用。另外一方面,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同高校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代际差异,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可能在沟通内容理解、沟通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简而言之,代际差异影响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容易造成误解、偏见[5]。这种差异性有时候是根深蒂固的,更加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中,要尊重差异性,不断提升消融隔阂、增强黏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