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君
作为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在新时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英语教师和学生都需适应时代发展,提升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却很难高效开展。通过分析,造成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强。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课文为中心,与学生实际生活及未来就业联系较少。二是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模式的单一。教学模式仍以教师分析课文词汇语法为主,学生课堂参与不足。三是课堂趣味持续性不强。当前课堂仍以传授基础性知识为主,课堂活动单一,学生易出现厌倦情绪。四是新媒体进课堂不足。目前大学英语课堂大多停留在应用多媒体播放,对微信、微博、微课、微视频等新资源结合较少。
“浸润-体验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将浸润式和体验式教学理念相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主,依托新媒体,通过想象共同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浸润在英语课堂当中。
浸润式教学理念源于加拿大,旨在让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沉浸在目的语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浸润式教学主要从情景、活动、语言的浸润再上升到情感的浸润,进而巩固语言的习得,注重过程参与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提升和顿悟。在整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情景浸润、活动浸润、语言浸润和情感浸润等四者的关系。语言浸润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情感浸润是浸润的最高阶段,也是对语言浸润的进一步巩固;活动浸润包含着情景浸润,而情景浸润又推动着语言的浸润,四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体验式教学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他强调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观察、去探讨、去反思、去发现,在体验中获得实际经验,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式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去体验和反思。这一点刚好是浸润式教学所能提供的,浸润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沉浸催生体验,体验推动思考,思考加深沉浸,故而沉浸式教学结合体验式教学,两者相互促进。因此,“沉浸-体验式”将课堂浸润与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营造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海洋,置身于丰富、有趣、感悟而感动的教学情境中,以真实的情境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转向创造性学习。
传统课堂把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要让学生达到全身心地浸润其中实属不易。微时代带来了微视频、微课、微信、音频等新媒体平台,赋予课堂更多的形式,也赋予课本内容更多的诠释,让“浸润-体验式”课堂成为可能。“浸润-体验式”课堂是一种开放式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接触到各方面的信息,易激发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一方面,“浸润-体验式”课堂中教师借助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沉浸课堂,微视频让学生瞬间进入到声色俱全的语言情境中,自我反思,悟出精髓。另一方面,“浸润-体验式”教学模式拓宽了课堂的空间且延展了上课时间,颠覆了传统的上课模式。“浸润-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全方位浸润模式的打造: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关联相关学习内容;课中主动体验,以课本话题为原点,辐射相关学习内容,反思相关问题;课后答疑激发语言的自觉应用,适时在线追踪反馈。二是构建浸润体验串联点。浸润的最高目标是达到情感浸润从而走向语言浸润,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学生和学生的良性交流。想象共同体正好同时指向教师和学生。三是知识的迁移和巩固。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浸润都是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保证学生持久性的知识获得,因此课后的追踪和加固也是实现浸润学习的重要因素。
“浸润-体验式”大学英语课堂根据大学英语的课程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其构建主要指向实际语言情境的新型师生关系,而有效的教学评价将保证课堂效果的延绵。
新媒体在“浸润-体验式”课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的课堂倾向于把单词、语法、课本孤立开来讲授。新媒体的出现让单词、语法、课本融为一体。
课前教师借助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等新媒体发送课堂任务,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为例,学生通过“We learn随行课堂”可以涉略相关梦想的话题,初步学习重点单词,并通过Language Quiz进行自我考查,教师可以通过Language Quiz的实际反馈情况设定好课堂的重要和难点。
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筛选的网络资源打造浸润-体验式课堂。微视频的筛选主要从主题相关度、学生接受度、内容涵盖面几个方面衡量。主题相关度决定了课堂的进展方向,如电影《钱学森》和中国梦的宣传片契合梦想主题。学生的接受度和覆盖面决定了课堂的有效率。微课的选择则主要从预测的重难点考虑。课堂的展开主要涵盖视频、音频、生动有趣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示例启发学生思考,实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升。
课后,教师通过微信推进课后学习问题探讨,把握学生最佳反思期。借助“词达人”单词竞赛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提升学生单词的实际运用能力,切实把握知识巩固期,让浸润和体验的触角切实深入学生的心中。
想象共同体由人类学家Benedict Anderson首次提出。首先,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学习存在语言环境的差异,想象共同体是第二语言习得者体验世界的重要联结点,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二语习得者共享话语,共享场景、共享文化蕴藉,将语言体验纳入更大的结构框架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想象共同体首先联结学习者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习者以此在学习为基点,将过去学习基础与未来学习目标相连接,通过课堂配音、英语情景剧、中文歌曲改编英文,翻译试试看等教学活动,将想象共同体置入课堂,激发学习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想象共同体与实际实践经验的反差将推动学习者的反思,实现学习者过去、现在、未来语言习得统一,获得语言提升。以Unit 1为例,此在的学习在于关于梦想的描绘用语,询问句型“how about”和 “why not”的掌握,通过梦想的变迁引导学生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进一步巩固语言的习得。其次,想象共同体与文化认同的对接。文化认同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想象共同体为文化认同做好心理准备。如Unit 1关于梦想的话题,可以先就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异同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实现对美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导入,以中国文化为牵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浸润在美国文化中。再次,想象共同体推动情景浸润、活动浸润、语言浸润和情感浸润等四者有效融合。通过每个班级设置轮流主持人,置入想象共同体,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情境,融入课堂活动,实现语言浸润,进而达到情感认同。例如,学习Unit 1时,班级活动中设置一名主持人,通过分享自己的梦想带领大家穿过时空浸润在梦想的未来,在想象的激发下学习者自发地诉说自己的梦想及梦想的由来,将课堂带到未来的宏大叙事里,巧妙串联“hook”“motivation”“believe in”等词语,真正激发学习者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决心,蓄积实现梦想的动力,实现情感浸润。最后,想象共同体与实际课堂的链接。在实际课堂,想象共同体的实际把握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形象的实物或实物图片,相关实例视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Unit 1中通过国旗的展示和班级同学录制的梦想谈视频来触发同学关于梦想的思路拓展。
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要重点关注四个阶段,即体验、反思、观察和形成。其中他认为“学习的循环过程”是中心原则,浸润式教学的中心则是环境,而结合“浸润-体验式”教学过程是:“在环境中浸润→浸润中自发体验→体验中自我反思→反思中自我修正→在浸润中提升自我能力”。“浸润-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从“6P”教学法着手:①情境预设(Preset situation)。由单元主题展开情境预设。教师提出预设情景范围和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情境资料。②戏剧生成(Play adaptation)。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情境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将课文改编成有趣的短剧或对话,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提问者或回答者。③实践操作(Practice)。教师导引学生浸入预设好的情境,主动观察和运用课文重点表达,注重与生活和工作相关联,推动学生情感浸润和情景浸润的流畅性。④反思讨论(Profound consideration)。学生分组讨论反思在实践操练环节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产生该问题的原因。⑤知识呈现(Presentation)。学生将在收集资料、角色选择、实践操练和讨论过程中自己的所想所思总结归纳呈现出来。⑥能力提升(Promotion)。以“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模式进一步巩固在操练中掌握的知识,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主动发现学习。
在“浸润-体验式”课堂,教师是“课前发送剧本、课中指导学生完成剧本演练”的导演,发挥重要的课堂预设作用,做到适时的隐身。作为“导演”,要吃透“剧本”,预设好“演练”前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让学生浸润到“剧本”中,教师需做好翔实细致的工作。一是课前教师收集好相关话题资料,如第一单元《The Pursuit of Dreams》,教师借助电影《钱学森》对话的场景让学生自我代入,抛出梦想话题,营造情景浸润。二是提前发送课堂重点对话,如“Do you have a dream in your mind already?”和“Would you mind sharing it with us?”句型,使学生在课堂中用英语讨论梦想成为可能,为实现语言浸润创造条件。三是实际课堂中适时置入想象共同体,激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畅想未来,用英语诉说自己的梦想,提升到情感浸润。四是每期课程由学生组织活动,转接到课程当中“comprehensive practice”模块,使得学生自发掌握口语对话中梦想问答的习得,打造活动浸润。最后课后追踪反馈,通过与学生谈心和新媒体学习平台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以课后作业为核心及时解答疑惑,保证浸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抛出问题,转承启接的作用。
“浸润-体验式”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要发挥主角作用。“浸润-体验式”大学英语课堂重点是每一次课堂选一个学生代表作为主持人,作为想象共同体的联结,串联课堂活动。因此,想象共同体的置入变得自然而然,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距离会缩短,学生浸润氛围会更融洽。同时能推进学生自觉借助新媒体掌握话题,主动收集相关资料,预习话题相关单词和对话,如第一单元《The Pursuit of Dreams》,学生可以提前收集一些新时代追梦人的资料,如吴昊、叶聪等,思考他们怎么样追求梦想实现梦想,初步掌握“realize one's dream”“devote oneself to”单词和询问梦想的句型,挥动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限制。实际课堂中以话题为依托,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化英语学习为生活场景,穿插微课,展开讨论,研习重难点,在“浸润-体验式”课堂上才能做个联想者、探讨者和发现者,真正做到杜威所说的“从做中学”,从体验中浸润出结果。
“浸润-体验式”大学英语课堂,结合学生形象思维特征,以想象共同体为联结点,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课堂预设,实现情景浸润、活动浸润、语言浸润、情感浸润四位一体,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学习、提升和顿悟,达到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浸润-体验式”大学英语课堂是一种开放性课堂,对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诠释,其中课堂延展性和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还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值得后期的不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