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铁梅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渭阳小学 陕西 宝鸡 721300)
核心素养具体指在具体的教学阶段中,学生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诠释到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的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是语文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反映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加深学生为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现代教师要积极的寻求有效的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任何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阅读这一环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课文中的文字以同样的方式表达,会有不同的情感和内容,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所学习到的表达技巧,表达知识点,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提高自身的语言构建能力,进而达到阅读无障碍,沟通无障碍的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另外,阅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知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前提和基础。[1]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充分的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乐于阅读,享受阅读。
2.1 阅读内容缺乏深度。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阅读流于表面,阅读内容缺乏深度与思考。对于现代大部分的教师来说,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教学方式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模式化较为严重,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思维固化,难以有效把握阅读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阻碍。另外,学生所阅读的文本内容较为浅显,无法从阅读文本中提取到有效的知识点和蕴含的道理,因此,学生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2 阅读缺乏目标。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其通过阅读文本,达到明确的阅读目标是其重要的过程,因此,其阅读目标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缺乏阅读目标,导致阅读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其教学只能够存在于文本的教学,无法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因而教学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的取得效果。
2.3 学生能力弱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能力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阶段,因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的基础下,其学生能力要持续升高。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由于阅读停留于表面,学生能力弱化,教师不够重视阅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无法正确认识独立阅读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无法有效的传授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自主学习技巧,忽视了教材文本阅读素材对学生的作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降低,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1 深入实施语文阅读目标,合理确立阅读目标。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深入实施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进而合理,科学,适度的确立阅读目标。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趣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才能有效的开展阅读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制定阅读目标的时候,其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学情,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确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然后展开阅读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2]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确立阅读目标: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在课后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相关文化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3.2 采取多样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觉得阅读枯燥乏味,阅读兴趣不高,无法坚持阅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力。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情景剧演绎,分段阅读,群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阅读兴趣。[3]例如在阅读《争吵》这篇课文的给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阅读,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旁白,“我”,克莱谛,父亲等,以此来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进而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又如在阅读《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演绎,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再如在阅读《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后,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续写小英雄雨来之后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3.3 结合阅读问题,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问题,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其关键在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其阅读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阅读自信,为此,阅读问题的提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提出阅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感悟,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从细节,大体等角度出发,提出有助于发展学生性格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深入掌握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涵。[4]例如在阅读《白杨》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白杨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在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悟?又如在阅读《半截蜡烛》的时候,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半截蜡烛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代表着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半截蜡烛在文章中象征着什么?以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4 扩充阅读素材,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扩充阅读素材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构建和掌握。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将自己家中所阅读的书籍放入教师的图书角,以此来给予学生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还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学会图书卡的制作,引导学生记录读书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从阅读文本的作者,题材等角度出发,为学生搜集相关的阅读素材,以此来为开展拓展阅读。在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将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的时候,可以知道其作者是鲁迅先生,为此,教师就可以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阅读文本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扩充阅读知面。又如在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时候,可以知道题材是爱国主义的,为此,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阅读爱国主义题材的阅读文本,例如《雷锋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3.5 开展教学评价,进行阅读总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的意义,要设置教学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总结,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评价标准,从阅读过程,阅读态度,阅读效果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让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得出结论,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缺点和优点,完善自身的阅读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基于现代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教学实践,有效是满足了课程改革下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的满足了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结合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