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文化是指由一个社会承担并代代相承的传统总和。因此,它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价值观和标准,它包括在每个社会中,且其秩序世界和使世界变成独特的方式是可理解的。文化是一套生存机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现实的定义。文化是民族的,即使是同一种语言的国家也可能因为其地理位置而有不同的文化。例如,英国和美国的文化都是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继承而来的,但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分离,它们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从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生涯到社交活动,如约会、打电话、吃晚饭等,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种语言都代表一种文化。从字面上讲,跨文化交际是指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之间的交流。从广义来看,它也意味着任何两个人,无论是否在同一种文化中的交流,他们在文化、社会背景、生活模式、教育、信仰、性别、年龄、政治和经济条件上具有差异,在爱好和性格上更有差异,所以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对消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经历过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代代相传于人类社会的所有特征。语言不会在空旷的空间里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许对它最好的定义应该是“社会信仰和实践的整体”。也就是说,语言在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文化就不会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塑造。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礼貌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原则,它会保证交流的顺利完成。常见的礼貌原则会体现在以下交际之中。
问候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当中国人遇到朋友时,通常会问:“你去哪儿啊?”或“你最近忙什么呢?”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完全表达出关心与问候。但是美国人遇到朋友时,就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关心与问候。他们经常会问:“How are you(你好吗)?”“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对方通常回答“Fine(好)” 或“Not bad(不错)”。即使当时的感觉不好,通常也不会回答“I am very bad(我很坏)”。因为美国人的问候只是为了表现礼貌,而并不是想真正知道对方的健康状态。如果中国人把中文问候语翻译成英语来问候美国朋友,对方一定会感到问话太粗鲁或打探隐私非常无理了。所以中国文化中的问候是不能生搬硬套植入典型的美国文化里的。在美国文化中,一个人不应该过分询问别人的隐私,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亲近的体现。
还有,在知道朋友生病时,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表达方式也是大不相同的。中国人经常给病人一些建议,并说服他及时去医院或提醒他应该注意什么,如“多喝水啊,多穿点衣服”等。这种嘱咐不仅可以使病人放松对疾病的焦虑,而且还可以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安慰。而美国人通常是用“I am sorry to hear that(我很遗憾听到这件事)”来表达他们的悲伤。中国人可能觉得美国人的反应缺乏人情味,但美国人认为这已经足够。因为美国人崇尚独立和自由,他们不认为来自他人的关心是必要的。
中国人和美国人也用不同的方式赞美别人。美国人直接表达他们的恭维,但中国人却很委婉。当美国男人面对一个漂亮女人时,通常会说“You are so beautiful(你太漂亮了)”来恭维她。因为在美国文化中,恭维女人的外表和智慧是受过教育和礼貌的表现。但中国人不会像美国人这样赞美女人,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中国男人面对面地恭维女人的外表,经常被认为是有邪恶意图的不礼貌的行为。与此同时,中国人和美国人听到别人恭维时的回应也是有差异的。当美国人听到别人的恭维时,通常会感到高兴,并说“谢谢”。而当中国人听到别人的赞美时,他们往往不会直接接受赞美,而是说“Just so so(还行)”来回应。
中国人称呼他人的方式与美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经常使用官方头衔来称呼非亲属,如:王老师、李经理等;对熟悉的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会称呼哥哥、舅妈或刘爷爷等。而美国人通常用名字或姓氏来称呼非亲属,如:Mary、Mr Smith等。当然对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也有son(儿子)和mum(妈妈)这样的称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人不会使用头衔来称呼他人,即使现在,美国人也倾向于使用名字称呼亲戚。
人类是善于交际的生物,沟通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交流,如说话(口头交流)、写字(发信息、电子邮件、信件等)或手势。但最常见的方法还是口语交流,因为它比写作快,比手势更容易理解。很多中国学生想和外国人交流来练习英语口语,第一次可能会问一些问题:
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Where are you from?你是哪里人?
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
Are you married?你结婚了吗?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你有几个孩子?
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而这些中国人看来可以拉近关系的问题在西方被认为是个人隐私,所以中国学生经常遭到外国人的拒绝。另外,在对话中表达不同意见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直接表述“I'm right,you are wrong(我是对的,你错了)”,通常说“I'm afraid,I have to disagree with you there(我恐怕有点不同意见)”。反过来,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也不要以“你们中国人……”开始谈话,因为中国人很忌讳这样说话,感觉生分,甚至是歧视。
造成礼貌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应是一个主要原因,不容忽视。中美两国的传统文化是不同的,所以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问候方式和习惯是差异明显的。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当两人见面时通过询问对方或家人的最近情况来表达关心和问候。因为这些语言行为具有群体取向性,这些也是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嘘寒问暖的家常话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关怀,而这种社会关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保持的必要制度。根据美国传统文化,一些个人情况是隐私,即使在好朋友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被问及,如年龄、工资、家庭关系、夫妻生活、特殊疾病、生理特征、婚育史和财产等。所以美国人总是使用一些常见的问题作为问候句,以尽量避免提到他人的隐私来表现自己的礼貌。
文化传统也影响着如何对待病人。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当一个中国人听到他的朋友生病时,如果不关心病人,不表达他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愿望,他通常会被认为缺乏人情味,不是真正的朋友。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在面对一个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朋友时,中国人总是从他们的经验中给出一些建议、嘱咐或忠告,希望病人能在他们的建议和帮助下变得很好。而根据美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崇拜独立和自由,这可以通过研究美国的历史得出结论。所以美国人认为,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每个中国孩子都会听取父母的建议,并且已经成为习惯,这是不能接受的。
不同的传统文化导致了中美两国在听到别人的赞美时所表现出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孔孟的儒家思想统治着中国古代社会,它对中国人有着非常深刻和长久的影响。中庸之道来自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原则,因此自谦的思想被中国人视为座右铭。所以当中国人听到别人的赞美时,都会表现得谦虚、害羞。而关于谦虚的概念,在美国的赞美文化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美国,所有的美国人都崇拜英雄和有能力的人,这与允许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强者,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就会胜出;弱者,缺乏自信的人必须被淘汰。因此,通常美国人可以愉快地接受恭维,他们认为赞美表明了他们的能力、智慧及外表的优秀。
当中国人和美国人向别人寻求帮助时,各自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经常认为寻求帮助会打扰到别人,会消耗别人的能量,占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行为经常使他们感到不安和不好意思。因此,中国人总是用一些表示道歉的词来表达感激之情。但是美国人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最初来到大陆的移民们发现这个地方并不是存在于他们梦想中的天堂,事实上,这里的环境非常糟糕,美国人都认为自己一个人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当时少数的移民必须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且按分工继续生活与劳作,互相帮助也就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最后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美国人经常用一些简单的话来表达他们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中美两国对待他人的差异与各自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世界观认为人们应该服从自然法律和崇拜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这一观点,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争取有利的气候、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一点使中国人相互依存、相互合作,非常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回顾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古人通常使用官衔来称呼非亲属,以此来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到今天,虽然以往的社会制度已经消失,但称呼他人的习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会改变。而美国人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是可探索改变的,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终止或改变自然。美国传统的思想强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至高无上,这导致个人主义非常盛行。美国个人主义的观点强调人们应该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美国人总是用名字来称呼非亲属,认为这种方式是有礼貌的,是符合美国个人主义的。
通过分析中美文化之间礼貌话语差异的原因,我们知道所有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传统文化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它们采取并保持正确的态度。
一些从事跨文化交流的人经常忽视文化差异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些人不重视中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他们与美国人交流时,无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习惯带入,造成尴尬。还有部分人了解一些差异,但他们经常忽视日常交流中的细节差异,导致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与美国人出现言语障碍。同时,大多数美国人受到美国公众舆论和媒体的影响,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与中国人的洽谈中不考虑文化差异,发生文化冲突,导致会晤受阻甚至停止。
不断学习中美文化中的差异,这是大多数专业学生和学习英语的人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在这种态度引领下,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应该是同步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自然形成的。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当人类开始存在时,语言和文化就开始同时创建了。从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有着相同的悠久历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语言就是文化的媒介和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是文化的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制约着语言和语言的形式,把文化精髓混合成语言,从而成为语言的内涵和基本内容。语言涉及文化的大部分内容,所以任何社会,它的文化和语言是一体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习者可以发现,如果不考虑文化,只讨论语言,语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才能使用符合美国文化的句子进行交流,和美国人一起实现交际目标。只有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说话方式,尊重美国文化传统在语言交流中形成的思维、习惯、方式,才能真正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才是中国学习者应该持有的态度。
礼貌用语是一种人们用来表示礼貌的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礼貌用语,中美文化中礼貌用语的使用规则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美式英语时,也应同时了解并学习美国文化,进而采取符合美国文化的方式来实现有效的交流。但中国学习者也不需要盲目地遵从美国文化,因为不同的文化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都是悠久历史的沉淀与结晶,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尊重他国文化,以实现最佳的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