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兰
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翻译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理论和教学法以指导教学实践。近年来,王初明等学者提出了“续理论”,并设计了“读后续译”的翻译教学方法。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改革后,翻译部分只保留了汉译英,测试要求是能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我国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可以看出,测试要求受试者英语语言应用正确,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文章以英语专业高年级汉英翻译课堂教学为例,探讨“读后续译”的促学效果,提出操作性强,促学效果显著的汉译英课堂操作模式。
王初明提出的“续理论”阐释了语言学习机理,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所谓“续”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交际使用中承接他人的表述,阐述自己的思想,前后关联,推动交流;一高一低非对称的语言理解水平和语言产出水平在交互中产生拉平(协同)效应。王进一步提供了包括“读后续写”“读后续译”等“续作”在内的促学手段,提出了“续理论”的七种促学特征。
“续理论”提出后,首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些实证研究,如王启和王凤兰在来华的韩国留学生中开展读后续写实验,洪炜、石薇开展了一项实证研究,检验读后续写能否帮助外国留学生解决学习汉语名量词的难题。
在外语教学中,“续理论”在初期主要应用于写作课程,并有一些实证研究对其加以探讨,如姜琳、涂孟玮的研究探讨读后续写对促学单词、提高学习效率有无优势。高大鹏将“续理论”应用于英语语法课教学,认为以“续”的方式学习语法知识,经过续写、续译的练习,不仅习得了语法知识,同时训练了写作,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探索“续理论”与翻译教学的结合方面,王初明指出在翻译的理解和产出之间注入“续”以促学译技的方法,称之为“续译”,介绍了续译的理论基础,详述续译的具体操作步骤,论证其促学翻译技能的功效,认为续译法的提出丰富了翻译教学手段,打开了翻译教学研究的新空间。王初明推理,“续译”促学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在表达新内容时需要反复斟酌词语使用,因而能够强化词语加工深度,进而增强词语记忆;二是新词句出现在前文里,有丰富的语境配合学习,随后又在同一语境下的续作中使用,能够粘上语境标识,这样的词语更易被相同语境激活出来。
在实证研究方面,许琪将“续”的理念应用于翻译练习,设计“读后续译”任务,并考查这样的含“续”任务能否提高译文质量,被试为新疆某双语中学的两组高中学生,其母语为维吾尔语,汉语为第二语言。张素敏考察了语篇情绪信息加工中“续译”对外语效应的作用,发现续译组情绪信息加工准确度及反应敏感度均更高,“续译”能促进学习者的情绪信息加工。
“续理论”的七种促学特征中,“抑制母语干扰”与翻译教学、译文质量息息相关。但是总体来说,“续理论”提出后,与汉英教学结合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课堂实践方面,只是在理论上提出了操作建议,还没有针对具体实践的反馈和研究。笔者以“续理论”为基础,以王初明提出的续译操作为具体的行为指导,在汉译英课堂进行实践,对其进行细化,并探讨“读后续译”的促学效果。
文章针对词语搭配和句法两个方面,选取恰当材料,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探讨汉英翻译中“续理论”对中式英语的抑制作用,检验其“抑制母语干扰”的促学特征。
王初明提出在学习者的外语体系尚未建立的初、中级阶段不宜提倡使用“续译”,而在外语体系基本成型的高级阶段,抗母语干扰能力增强,此时可借助续译来提高外语水平,进一步精致打造外语运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本研究的受试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大四一个班级的学生,共35人。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以及大三一年的笔译课程学习,受试者的外语体系基本成型,对主要的翻译方法和基本的翻译理论有一定基础准备。学生完成的翻译任务为“读后续译”,教师提供汉英双语对照文本供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续译。
1.挑选译作
汉语源语文本为朱自清的《匆匆》,全文614字,英语译本选用朱纯深译作,由于朱的译作以直译为主要策略,译文与原文在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对应程度较高,便于翻译学习者分析和模仿。源语文本属于抒情性散文,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对译者要求较高。
2.划分原作
将原文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约400字,提供英语译文;第二部分为4~5自然段,约200字,只有汉语原文,要求学生续译。
3.理解原作
学生在不看英语译文的情况下,研读源语文本,充分理解原作内容,体会文字中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分析其语言风格,如文学性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句法特征,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等。
4.默译原作
研读完汉语文本后,学生尝试默译一遍,关注英文表达难点,并在源语文本中标注,特别是关键词选取(学生可提供多个选择,以避免英译文中用语重复,不符合英语用词特点),以及长难句的句式主体等。
5.对照阅读
在教师指导下,将汉语文本第一部分的英语译文通读一遍,然后汉英对照逐句细读,对试译中遇到的难点予以特别关注,品味译文风格,赏析英文妙笔,学习汉英对应表达方式和英文词语搭配。
如文中关键词“过去”,英译文中出现了若干表达形式,如 flow away、pass away、flow past、stride over、glide past、flash past等不同搭配。
6.续译后文
学生将原作的后三分之一部分独立译成英语,可借鉴对照阅读时总结的表达,如词语选择、固定搭配等等,尽量模仿前文的英语译文风格。译完初稿之后反复修改,从篇章衔接到词句使用仔细斟酌,使自译部分与他译部分自然衔接。
7.对比译文
找回原作后三分之一的他译,与自译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总结经验。
如原文整个段落运用排比句式,汉语读者的阅读感受是行文流畅,语意突出,情感强烈。但一些学生的英译文忽视汉英用语特征差异,用词、句式单一,英译文的阅读感受是重复较多、译文冗杂。对照译文后发现,朱纯深的译文采用了近义词替换、省译、句式变换等方法,避免了上述问题,译文虽然在句法形式上与原文有不同,但在行文上更符合英语特征。学生对于汉语排比句式的英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更灵活的操作,也对之前学过的汉英语言差异和翻译方法的实际运用有了具体的理解,有利于将来的学以致用。
8.延伸练习
(2)对比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较为相近,各项指标误差率均小于15%。而三维模型建模复杂程度、计算时间要远大于二维模型,因此本文从钢管桁架—沉箱基础装配式新型码头结构能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角度出发,:博上部钢管桁架结构与下部重力式沉箱基础分开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上部钢管桁架受力、位移特征值均满足规范要求;下部基础的抗滑、抗倾稳定性均符合规范要求;基床顶面的最大应力也远小于工程区域地基实际承载能力,可见钢管桁架—沉箱基础装配式新型码头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很好的适应大水位差山区河流。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笔译部分直接检验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016年全国专业八级考试中的翻译部分选自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其题材有关“时间流逝”,体裁属于抒情性散文,与《匆匆》相仿,可用于延伸练习,便于学生学习“读后续译”实际操作并巩固学习效果。
段落中的关键词“流逝”与《匆匆》中描述时间“过去”的用词语意相同,语言风格相似,可以借用,保证英译文用词准确,搭配合理,提高英译文质量。
教师在学生自主完成对比学习、译文实践、总结归纳后予以提纲挈领的点评,以保证练习效果。
以上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王初明对“读后续译”促学效果的一些推理:
上文为“续”提供语境,具有支架(scaffolding)功能,支撑语言学习和使用,既促进语言理解,又制约所“续”内容的拓展和演进,还促成语言形式与恰当语境有机粘合,增大语言学功能语用的几率。以“时间”“过去”这个搭配为例,由于参考译文中的表达基本是学过的词语或短语,即是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被动词汇,续译中相同的话题、题材,相似的语境很容易激活这些词汇,并在后文翻译中运用,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和理解,有利于其转化为主动词汇。
拉平效应因“续”而生,促使学习者沿用上文出现的语言结构表达思想,提高交际效率,压缩犯错空间,降低语言使用犯错率。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在搭配方面容易出错,或是表达牵强,原因在于没有针对性英语学习的语句积累,或是疏于使用而遗忘。“读后续译”符合二语习得的学习机理,学生在有针对性输入的基础上,激活了前期储备的语言知识,如词语、搭配、句法等,在输出阶段便能自然而然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避免错误,提高译文质量。
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因“续”而与上文的正确用法协同,母语必然受到抑制,使语言表达更加地道。学生通过译文实践强化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实现被动知识向主动知识的转化,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其促学效果显著。
对于“读后续译”的操作假设,笔者有以下改进建议:
2.就译文版本选择而言,尽量选择直译为主的译文版本,便于学生在词、句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和模仿学习。如针对同一篇汉语源语文本,朱纯深、张培基等译家的译文以直译为主要策略,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很多地方为了传达译者理解的源语文本神韵,以意译为主要策略,在词、句语言形式上与原文差别较大,不利于翻译初学者分析学习。
3.在练习材料选择方面,建议选取题材、体裁相类似的文章,作为延伸练习,辐射类似文体,巩固课堂所学,取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续译由于比较耗时,每学期在课堂只能做1~3次案例实践,而延伸练习由学生课后完成,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掌握“续译”的操作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灵活手段予以督促,给予及时评价、总结,保证学习效果。
4.在“理解原作”这个环节,可以结合源语特征增加“预估翻译难点”一环,以便于在后续的“对照阅读”环节更有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双语对比意识,更清晰地识别汉英语言差异,以自觉运用所学翻译方法克服差异,填补翻译方法学习和运用之间的连接环节。
针对续译的促学效果,将来还可以进行实证、对比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读后续译促学效果的认可度,以及对他们的翻译和英语学习的具体帮助。
附:
1.2016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汉语原文:
流逝,表现了南国人对时间最早的感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们发现无论是潺潺小溪,还是浩荡大河,都一去不复返,流逝之际青年变成了老翁而绿草转眼就枯黄,很自然有错阴的紧迫感。流逝也许是缓慢的,但无论如何缓慢,对流逝的恐惧使人们必须用“流逝”这个词来时时警戒后人,必须急匆匆地行动,给这个词灌注一种紧张感。
2.《匆匆》汉语原文节选: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