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 06:14赵明绩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赵明绩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甘肃武威 733399)

引 言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彻底改变了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现状,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还要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和特征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脑图,是由“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开创的一种记忆方法,其主要原理是结合人类大脑左右结构的协调运作,在遵循人类大脑规律的同时,借助右脑的空间、图像的想象功能,帮助左脑处理一些繁杂的文字、顺序和逻辑等知识,最终发掘人在创造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潜能。

通俗来说,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一张图,首先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逐渐形成多个节点;其次,以次级主题为中心,继续向外进行扩展和发散,使其成为若干个二级知识点;最后,通过层层发散,形成一个放射性的知识结构图。

具体来说,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由中心图像对主要内容进行捕捉。比如,在绘制“集合”这一部分内容的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在纸张的中心画一幅能够代表“集合”的图像来代替文字。第二,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向四周进行散射。以此类推,建设二级、三级分支主题,最终形成放射状的网络知识结构图。第三,思维导图的分支是由同一个关键的图像,或者相关的关键词所构成的[1]。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和逻辑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到学科特点、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中的词汇、图形、数字、节奏和色彩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高中数学学习。

其次,有助于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关。高中数学教材中知识点比较繁杂,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一些知识点,不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可将这些知识点绘制在一张思维导图中,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有效解决混淆知识点的问题。

再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按照人类大脑记忆规律,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遗忘一些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利用色彩、代码等符号,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

最后,有助于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2]。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预习阶段的应用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直接决定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高中数学预习中,很多学生只是简单地浏览教材上的内容。这样的预习重点不突出,问题不明确,无法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时,应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导学生一边预习一边制作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点有效地串联在一起,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具体来说,学生在预习时,应以章节内容为中心主题,利用图标等方式,对其进行延伸,填写二级知识点;之后,以二级知识点为中心,再次进行延伸,逐渐完成本节内容的高效预习。

以“圆锥曲线与方程”的预习为例,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预习时,可以拿出一张白纸,用简练的词汇确定本章内容的中心主题,即椭圆。学生以此为中心点,逐渐向外画出分支,将各小节的关键词都填到思维导图中。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绘制思维导图,能使精力保持高度集中,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的预习效果[3]。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授课极为重要,是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新课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但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往往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创设情境,明确思维导图的主题。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为例,教师结合这一内容,结合细胞分裂的现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相关内容进行回忆,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主题。第二,知识探究,激活主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构建一个中心主题的一级分支,引导学生围绕各分支开展探究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填充,逐渐建立二级分支、三级分支,最终完成思维导图。第三,合作交流,完善主题。在高中数学新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自己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4]。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是在新课结束后,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回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复习时,不能简单地回顾数学知识点,而是要在回顾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发现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便可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和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实现高效复习[5]。以“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复习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本节内容的复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工具,以“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一级主题,以“面面平行、线面平行、位置关系、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为二级主题画思维导图。接着,教师以二级知识点为中心,指导学生回顾相关内容,继续完成拓展和延伸。最后,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强化复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符号、线条等,将其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将这些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最终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习题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做习题,学生可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巩固,从而形成数学思维[6]。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题目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最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借助思维导图讲解题目时,可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首先,明确主题。教师应结合习题内容,使学生明确习题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进行习题演练,发展主题。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讲解习题时,可从数学题目出发,根据题目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已知条件、所求量等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完善主题。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构思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全方位的评价,对答案进行补充,真正实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解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结 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将其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开展预习、新课教学、课后复习和解题训练,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