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利刃巧断句

2020-11-24 05:17姜有荣
美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断句波浪命题

姜有荣

文言文断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有的试题的得分率仅为42.3%。笔者以为,只要在透视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如下四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文言文断句这一难点的。

文言文断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有的试题的得分率仅为42.3%。笔者以为,只要在透视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如下四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文言文断句这一难点的。

一、综观六年真题,探究命题规律

全国卷对文言文断句设题考查始于2015年,综观六年来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探寻出202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在命题上的两个基本规律:

1.命题方式——趋于稳定

⑴命题立意: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⑵题型:客观题。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

⑶字数:一般45字左右。

⑷断句之处:一般8处左右。

⑸赋分:3分。

2.选项设计——稳中有变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在命题时的具体做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没有错误。2019年高考全国卷在命题时的具体做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三处断句错误,有三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没有错误。2020年高考全国卷在命题时的具体做法是:Ⅱ卷、Ⅲ卷同2015—2018年;Ⅰ卷的三个错项分别安排一处、两处、三处错误。预设的断句错误从两处增加到三处,干扰增多,难度加大。

二、剖析错误预设,把握考查重点

命题者对断句错误的预设有着一定的迷惑性,它往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字面来看讲得通,但从文理来看则讲不通;二是从局部来看讲得通,但从全文來看则讲不通。这些断句错误常常设计在如下两个纠结点上:

1.纠结点:“当断”还是“不断”?如:

⑴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2020年全国Ⅲ卷第10题D项)

⑵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019年全国Ⅱ卷第10题D项)

⑴句画波浪线部分意为“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为什么呢”,“愚意尝谓非宜”表明对上文“郊祀往往有赦”的态度,“何者”引出下文自己的阐释,两者句意完整,作用各异,应该点断。所以⑴句就犯了“当断而不断”的错误。⑵句画波浪线部分意为“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公孙鞅)处理”,“而”是一个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它连接的是状语“(以)举国”和中心语“听”,不可点断。所以⑵句就犯了“不当断而断”的错误。

2.纠结点:“属上”还是“属下”?如:

⑴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2020年全国Ⅲ卷第10题A项)

⑵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020年全国Ⅰ卷第10题C项)

⑴句画波浪线部分的“其意”应该属上,作为动词“达”的宾语,而“将谓郊祀必赦”一句的主语承前省略,应为“黎庶”,两个分句的意思是“百姓不明白朝廷这样做的用意,又以为郊外祭祀必有大赦”。如果属下,就将百姓的错误理解“郊祀必赦”变成朝廷的用意了,与文意相悖。所以⑴句就犯了“当属上而属下”的错误。⑵句画波浪线部分的“宽其禁约”是主考官“轼”所为,“每摧辱举子”是“巡辅内侍”所为,所以“轼”“巡辅内侍”都不应属上,而应属下,四个分句的意思是“(士子们冻得打颤)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子”。所以⑵句就犯了“当属下而属上”的错误。

为此,广大师生在备考时必须将上述两个纠结点确定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专题性指导和针对性训练。

三、熟习五种方法,提升断句技能

根据文言文断句题的命题立意,破解“当断”还是“不断”、“属上”还是“属下”的难题,可以运用如下五种方法:

1.研判实词含义。

对文言实词含义的不同理解,有时影响着语段的断句,这就需要分析句子,确定其含义,进而判定语段的断句。如:

【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20年全国Ⅱ卷第10题)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对文言实词“胜”“抵”含义的不同理解影响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如果将两个词分别理解为“胜利、取胜”“抵挡、抵抗”,那么“民讼诸府不胜”“即出民抵吏罪”就讲得通;如果分别理解为“禁得起、受得住”“抵偿”,那么“民讼诸府不胜”“即出民抵吏罪”就讲不通。审视该句,“(不)胜”的宾语、“抵”的主语分别是“考掠之惨”“(王)安中”,所以其义应取后者,其句意分别为“经受不住严刑拷打”“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偿其应负的罪责”,据此可以判定,A项断句正确,D项断句有误。

2.研判虚词用法。

对文言虚词用法的不同理解,有时影响着语段的断句,这就需要结合句子,确定其用法,进而判定语段的断句。如:

【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6年全国Ⅱ卷第4题)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对文言虚词“且”用法的不同理解影响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且”作为连词使用时,如果连接的是两个词语,不需要断开,如“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则需要断开,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师》)。在“例2”中,“且”是一个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它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均为陈登云所列举郑承宪罪状,应予断开,据此可以判定,A项断句有误,C项断句正确。

3.研判句式特点。

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生在断句时必须遵循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即“以古断古”,而不能“以今断古”。如:

【例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全国Ⅰ卷第10题)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在古汉语中,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所以这类句式被称为“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在“例3”中,介词结构“于郡中”置于谓语动词“闻”之后,是“闻”的补语,补充说明贾谊闻名的范围,所以应紧跟“闻”,而不应断开,据此可以判定,D项断句有误,C项断句正确。

4.研判句子结构。

断句应兼顾到上下两个句子的结构,如果断错位置,往往会造成其中的一个句子成分残缺,而另一个句子成分赘余。如:

【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Ⅲ卷第10题)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在A项画波浪线部分,“永昭陵建”应单独一读,意思是“修建永昭陵(时)”,如果再续上“京西转运使”,则无义可说。其实,“京西转运使”是下一个句子“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的主语,二者应合为一读,如果断开,就造成了下一个句子主语残缺。据此可以判定,A项断句有误,D项断句正确。

5.研判语境意思。

有些句子的意思比较复杂,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理解。只有理清了上下文的语意逻辑和事理逻辑,才能准确地断句。如:

【例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全国Ⅲ卷第10题)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对“例5”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鲁君起用吴起会产生什么后果?二是谁对这个后果心存疑虑?根据上文语境“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鲁卫兄弟之国也”可知,鲁君如果起用友好国家卫国的武将吴起担任鲁国的将领,势必会得罪卫国,从而失去卫国这个友好国家(“弃卫”)。这个后果危及鲁国安全,因而鲁君对其心存疑虑(“鲁君疑之”),他在权衡“失一将”与“失一国”的利害关系之后,自然会作出“谢(罢免)吴起”而保持与卫国的友好关系的选择。据此可以判定,A项断句有误,B项断句正确。

四、调换方法检验,确认所选答案

断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提升断句题解答的精准度,在运用一种断句方法选出答案之后,可以再调换另一种方法加以检验。除了上述五种基本断句方法可以彼此印证之外,如下一些小技法也可以用来检验:

1.以课文例句检验。

考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100多篇文言文,这些篇目都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其中的句子可以用来检验有些答案。如对上文“例3”答案中的“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一句的断句,就可以用所学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以勇气闻于诸侯”加以印证。

2.以语言现象检验。

古人讲究对称美,文言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文言文这种结构相似、句式整齐的语言现象,可以用来检验有些答案。如: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Ⅰ卷第10题)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⑵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8年全国Ⅱ卷第10题)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第⑴题C项是答案,在它的画波浪线部分,“口”与“志”对举,其结构就比B项匀称。第⑵题B项是答案,在它的画波浪线部分,均为三字句,其句式就比A项整齐。据此可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3.以表述习惯检验。

文言文行文简练,有许多表述习惯,如多用单音节词,主语常常承前省略等,这些表述习惯可以用来检验有些答案。如: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全国Ⅲ卷第10题)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按照文言文表述习惯,A项“又不得诉长吏”的主语应为承上句省略的“吏”,如此断句就形成了“属吏一方面据文行奸,另一方面又想向长吏申诉”之意,有悖常理,据此可以判定,A项断句有误。D项画波浪线部分在“缘文为奸”之后断开,让“选者”属下,如此断句就形成了“属吏能够据文行奸,而被选者又无法向长吏申诉”之意,符合常理,据此可以判定,D项断句正确。此外,文言文中凡倒叙其事时多是“初”字单独为读,据此可以判定“初/选人调拟”一句断句正确。

以上是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备考的大致要点,旨在把握命题规律,明确考查重点,指点破解方法,提升答题技能。十年磨一剑,我相信,广大考生只要科学施策,苦练内功,定能亮剑高考,精准断句。

猜你喜欢
断句波浪命题
波浪谷和波浪岩
小鱼和波浪的故事
孤独的人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妙用标点巧断句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断句难不难
文言实词在断句时的标志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