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掖市实验中学
历史是学生有效地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脉络,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史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史料的重要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史料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中历史课程内容较为繁杂,时空跨度大,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面对众多的知识点,学生们往往顾此失彼,或者在记忆上出现混淆。此时,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史料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使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上取得重要的突破。
其次,史料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其成为“学识渊博”的优秀青年。一方面,由于受到课本内容及高中阶段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知识点仅仅是大概地进行讲解,并没有对相关历史进行细致的阐述,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肤浅;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已全面转向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渗透一些重要史料,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全面、更加透彻,让学生对相关历史的认知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
再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显著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抑感和疲劳感,促进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长期以来,高中教材以知识的严谨性而著称,虽然有利于学生学到最准确的知识,但是在趣味性上略显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中产生枯燥感与乏味感。对此,就需要教师通过相应的教学技巧来进行调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科学地运用史料。由于史料中包含着许多故事性的内容,因此,它能够更好地提高历史课的趣味性,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1.在核心素养培养中运用史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起着一定的补充、延伸和说明作用,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史料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以此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还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学生的优秀品格,引导学生的高尚行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指向,并紧密地与能力锻炼、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强化学生认知。此外,还要正确处理教学素材、史料运用与情感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创新教学方法中融入史料,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高中学科教学的创新、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历史学科而言,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学实施的难度比较大,一味地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再现历史细节、场景等,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本身是一门强调以史料分析为依据、以史论结合为特征的人文性学科。对此,教师应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能够反映历史本质的史料,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