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浪县紫荆中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学习中,技能知识容易被遗忘,而使用微课视频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对模糊的记忆有准确的定位,同时微课支持学生反复观察技能操作的过程,随时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
1.微课有利于技能学习环节的合理安排。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有利于技能学习环节的合理安排,微课使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更加灵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技能和知识,并记录学习后的问题或疑问。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任务,使学生扩大技能应用的范围,通过交流和讨论,实现了学生技能的内化。微课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中对技能知识的有效讲解,课堂活动充分鼓励学生探索和应用技能知识,更好地实现了技能习得过程中知识解释与探索的平衡。此外,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把微课资源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可以突出重点,直接触及难点。通过设计课前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可以为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提供足够的时间,这些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点,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2.微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微课资源的实际应用中,充分实现了技能教学的有效设计,微课可以有针对性、直观地解释技能和知识点。作为一名学生,新课学习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这些资源小而精,学习时间灵活,学习方法多样。另一方面,以微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把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放在课堂上,把知识的体验放在课堂上,课堂活动以不同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成为了引导学生迁移和创新技能的激励者,科学安排知识教学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学习技能和知识的过程中“想学”和“坚持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坚持学习”的意志。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为了解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通过微课分析全班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大多数学生对微课感兴趣,因而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是相对积极的,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这节课的任务操作,由于知识的有效掌握,学生一般都可以完成作业。以微课为基础,促进全班学生掌握技能,实现学生整体技能的提高,满足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实现了技能和知识的全面掌握。
以《静态网页》学习为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于课前的微课,这刺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决定学习时间和节奏,因而制作的作品具有多元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最近的开发区”,总结和解释了技能知识的规律。另一方面,由于任务的灵活性,学生在网页布局上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比较简单,但他们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本能力来解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而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传授技能知识的能力可以避免操作模式和方法的固化,实现技能点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对于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的学习来说,技能迁移是归纳和系统化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才能改变原有的经验,形成更完整、更丰富的知识,建立一个坚实的知识结构。但是,有效迁移的前提是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对所学技能操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构建清晰、通用、包容的认知结构。
利用微课实现了技能与知识的有效结合,通过对问题的转化,将问题分类,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能和知识的熟练程度、实践、操作和应用。另外,由于微课的运用,课堂时间得到了释放,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师生之间更多的面向问题的交流,实现技能和知识的分类、互联,增强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从实践效果来看,由于技能课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微课根据其课程特点,直观、详细地展示了技能知识和操作过程,使得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