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第四幼儿园
体育既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又有怡情益智、培德养善之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体育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不论对个人健康成长,还是对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对世界和平安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体育精神的教育。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维新运动的先驱梁启超在他的名篇《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既指身体强,也指精神强。每一个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质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自觉强身健体的国民也在自然而然地为国家的强健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在竞技体育中,很多运动员在体育大赛上摘金夺银时,不但实现着自我价值,也在为国争光。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能量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在用实际行动抒发着一个公民对国家的赤子情怀。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体育精神。要实现“更高、更快、更强”不会轻而易举,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要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矢志不渝。体育运动和训练是艰苦的,需要长期坚持,克服许多困难,不能浅尝辄止,不能畏难逃避。体育需要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运动量是一点点加上去的,速度是一点点提高的,动作要领是一点点领悟的,命中率是一点点提高的,而这些“一点点”也是由数不清的“一点点”汗水换来的。几十年来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女排精神”,其实就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不断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的过程,那是达到甚至超越身体的极限、顽强拼搏、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这种精神能量如一针强心剂,为人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体育比赛既是体能的较量,也是技术的较量,还是运动队集体凝聚力的较量。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没有队员之间互相默契的配合,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每一位运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倾力的互助。在不断的磨合中,水平越来越高,实力越来越强。很多球迷痴迷于竞技体育,除了看队员们的个人素质,更多的是在欣赏那些优秀球队的默契配合。体育的默契配合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性和合作精神,而合作精神却并不仅限于体育。小到一支球队、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都需要紧密团结、真诚合作。
体育比赛中既有竞争,更有交流与友好合作,而最终目的是通过比赛切磋技艺、互相借鉴、加深友谊、共谋和平与发展。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不同代表队、不同运动员常常在赛场是对手,在场外是朋友,他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将友谊的种子播撒到各地。这种特质赋予体育以特殊的人情美与人道美,让人无限神往。体育寄寓着人们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期望。奥运圣火是和平之火,奥运五环旗是五大洲紧密相连、和平共处的象征,每次重大比赛放飞的和平鸽更是和平的使者。
体育比赛虽然偶有“黑哨”“兴奋剂”等现象出现,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都被称为“丑闻”,与真正的体育精神格格不入,历来受到公众的否定和摒弃,因为真正的体育精神崇尚阳光和公平正义,反对作弊和暗箱操作。多少年来,整个世界都在极力维护体育的公平与正义,向一切有违公正的行为说“不”,并且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体育告诉人们,要攀登体育的高峰,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歪路可行,只有勤奋的锻炼和顽强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也是运动规则和裁判纪律不断精细化和严明化的过程,因为公平正义是一种国际公认的价值观,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合理、更加美好。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精神的内涵,弘扬伟大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的人,这是体育教育者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