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三个途径

2020-11-24 15:42张掖市第二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治青少年法律

张掖市第二中学

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一方面来自学习,另一方面来自实践。在学生时代,学习无疑是获得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的最重要方式。将法治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一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文学文本是作者表现情感、观点、思想、态度的载体。因此,对文本的感悟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式。那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就主要依赖于对课文文本的研讨与体味。因此,教师应将法治教育渗透到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挖掘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法治教育。朱自清的《背影》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现父子之间浓浓的感情。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引导学生体味这种父对子、子对父的感人至深的亲情。教育学生:我们在父母的抚爱之下长大,要记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将来长大了要懂得孝顺父母,赡养父母。同时,可用恰当的方式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赡养父母,不仅是情感道德和社会伦理的需要,也是法律的要求。读完课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之后,师生无不心情激动,无不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当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就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能够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此时,适时引入《反分裂国家法》的相关知识,很自然地渗透了法治教育。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写作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反映,教师的指导能够引导学生表达正确的观点,表现真善美,反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社会上频频曝出因为过马路不顾红绿灯,违反交通规则,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新闻,对此,教师应抓住机会渗透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要懂得:社会是讲规则的,正是因为各种规则的存在,才使得这个社会纷繁而有序;违反规则就是对社会秩序的扰乱,就要付出代价。同时,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作为青少年,要珍爱生命。学生提炼出生命价值、规则意识的过程,正是接受法治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游记类文章的时候,应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文物,学会保护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对那些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在文物上乱写乱画的行为表达出反对和批判的观点。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引入《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自然而巧妙地把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写作教学中。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法治教育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涉足不同的领域,涉猎丰富的知识,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完善。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妙而神秘的昆虫世界,在那里读者能看到圣甲虫极具科学性的育婴室,见识到小身材却有大智慧的红蚂蚁的探路巡回技能,目睹大块头蝗虫惊心动魄的蜕皮过程。学生在阅读这部富含知识、趣味,极具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巨著时,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增长知识自不必说,还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这时,教师恰当巧妙地引导、教育学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对那些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与之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像《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防治法》等法律知识,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学习。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要引导学生在为英雄们打抱不平的时候,对那些偷窃、抢劫、随意杀人的行为,理性看待,不可模仿,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法治社会里,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培植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将法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润物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法治青少年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