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第四小学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意思、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涵思想。只要教学活动能够达到这三个方面的目标,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有的学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清,有的学生不理解文本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有的则是在生字生词掌握上不牢固。对于这些问题,语文教师要加强重视,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比较低,对于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不足,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有效教学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具体说来,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学有效性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有效性较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还不够重视,往往按部就班展开教学,使得学生兴趣不高,教学参与的有效性也就比较低了。由于小学生还处在靠兴趣驱动学习的阶段,兴趣高昂,就会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若是兴趣低下,则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游离的状态。
2.教学方法局限,导致学生理解有效性不高。教学方法是教师将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具体途径,这一途径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目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局限在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模式中,对语文知识的讲授模式较为单一,从而导致学生理解的有效性不高。
3.课后巩固不足,导致教学成效不佳。遗忘是人记忆功能的一大特点,而小学生本身发育还不健全,在学习上很容易对学过的知识产生遗忘,这就要求教师对此形成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后巩固这个环节做得还不完善,没有持续性对学生进行记忆强化,使得部分学生一段时间之后就对学过的知识遗忘了。
1.采取多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上的局限、单一,让语文知识的传递不直观,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阻碍和偏差。因此,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教学、读写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最大程度地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火烧云的形态变化进行描写,显现出了火烧云的壮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构建法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观看火烧云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进行感受、思考,然后结合自身的感受阅读课文,如此必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参与有效性。要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前提条件就是学生的参与有效性要提升,只有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当中,才能取得可观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课前游戏、课前故事等形式,在正式教学前通过一个小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一个“拼一拼”的小游戏,即从网络上找到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然后打印出来,将其剪为6-8小块,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拼图。通过这样一个游戏,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趁机从图片导入,引入课文,开展阅读教学。如此,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从而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3.加强课后巩固,增强教学有效性。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后知识巩固,保证教学效果。首先,要进行一定的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其次,要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开展针对性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要持续性对知识进行复习,在2-3周时间内,要对教学知识进行持续性复习。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父亲做了什么事情?(3)儿子做了什么事情?通过这些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结合课本再次讲解。最后,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持续复习,每隔几节课,便可以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唤起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