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德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41)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只是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更是对历史的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从本质上来说,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就是有关讨论过去真实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历史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概况来看主要有:“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史观”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部门根据历史学科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而来的,可以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历史的社会教化意义,从而为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树立提供帮助;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从而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世界当前的格局状况;学习历史帮助学生掌握的历史史料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论述时也能够有论据来支撑,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摒弃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换成各个学生,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当围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2.1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经过很长时间的高中历史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观念较差,经常会将历史事件的时间搞混,将构成事件的人物、事件、地点等要素联系起来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记忆与具象的颜色、符号等元素相结合,是一种帮助学生记忆的工具,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理清事件发生的时空要素,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比方说,学生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历史时间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但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却涌现出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基于此,借助制定合理的思维导图,学生就可以大致掌握不同思想流派的中心思想,从而深刻认识到百家争鸣给我国历史文化带来的重要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2.2 搜集史料,提升学生对史料的运用能力。学生具备的可靠的历史资料能力等同于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基于此,学生在搜集历史史料后对历史真相进行还原能够提高其史料实证能力。学生在接受历史史料后,还需要具有评判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根据历史事件分析的结果,总结出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就是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进行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方说,学生在学习《王安石变法》时,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导学习的主动权。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比方说:青苗变法的意义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安排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的史料进行搜集,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到很多相关的知识,搜集的过程中也拓宽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视野,学生通过分析也能够有不同的收获。
2.3 巧妙利用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共鸣。历史纪录片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和历史情感的重要工具,我国的历史纪录片也有很多非常精良的作品。历史纪录片将历史事件重现,能够带动学生走进更加形象的历史场景。尤其是近代一些具有真实影响的历史事件,对学生的视觉冲击非常强烈。在观看历史记录片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厚重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
2.4 重视历史理论的传授,帮助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历史理论是历史研究的原理,就像科学研究一样,历史的研究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的方法。想要理解历史的内涵,认清历史的本质,就必须运用正确历史理论来研究历史。历史观是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理论是研究历史时,对历史事件客观、理性认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的掌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重视学生历史观和历史理论的形成,引导学生历史观和历史理论正确的发展。
在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时要有耐心,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教育时,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