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党员教育内容系统化研究

2020-11-24 23:56孟红霞
大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党员人类时代

孟红霞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很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的道理。中华民族有着5000 多年的文明史,历经艰难困苦却依旧闪耀,主要的原因在于,优秀的文化传承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用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完善自己,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2]。新时代,广大党员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党员群体流动性加大;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影响了党员思想观念的纯洁性。在近几年的反腐事例中,不少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在忏悔时也往往涕泪俱下地说“放松了学习、忽视了改造”,显示出自身的法律底线模糊。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教育是自我革命的号角。所以党员的教育成为新时代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教师党员更应该带头先行,率先示范,引领良好的教育风尚。在提升教师党员的素养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学习。

一、哲学思维的训练

掌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人们立足现实,以史为镜,修正言行,这样才可以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当时所处时代的精神方面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坚强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同志[3]。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优良传统。运用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可有正确的思想和言行,学习起来才可以事半功倍。

二、学习形式和方法

结合教师党员的工作岗位,高校可按照职业道德和校园文化内涵,分类型、有针对性地助力教学成效提高和优秀工作氛围创建,创新学习形式,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气氛。要有计划、分阶段地指导党员学会接收思想和理念,并主动内化于行,接受消化所学,顺利完成从接收到接受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完成外因和内因的良好转化。

三、学习内容

教育学习的目的是提升党员的理念水平,党员教育内容的选择就很关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的要求,非常明确地指明了全体党员的学习方向,增强了党员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效能。

(一)学习《共产党宣言》原文

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原文,可使教师党员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进而带动其他教师一起进步。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确立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指明了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种崇高理想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是世界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共同团结广大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精神旗帜。《共产党宣言》科学而充分地预见了物质发展和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世界、造福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美好世界的远景目标。

高校可通过重温经典原著,帮助广大教师党员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力量,坚定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3]。教师党员是学校教师中的带头羊,应该加强理论修养,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广大教师携手共进,共同加入党的教育洪流。

(二)以史为镜,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

中华文化历经千载繁荣兴盛,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下,人民精神世界有了强大的支撑,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自古推崇“协和万邦”“兼济天下”“共享共赢”的胸襟和格局,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期望打造的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共享、共荣、共建、共赢”的世界愿景殊途共归。中国人自古就深谙“和而不同”之道,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的统一。不同文明传承着不同民族的鲜明特色,各具优势,在新时代,加强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实现优秀文化的交融,繁荣世界文化瑰宝;要平等对待世界上的各种文明,相互融合,推进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中华传统“和”文化体现了“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观,求同存异,尊重各国文化,其有利于帮助教师党员树立四个自信意识,充实“师道”内涵,在教学环节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在日常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去完成自己的学习工作,真正起到教师的引领作用。

(三)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新形势下,国际格局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应该培养教师党员的国际视野,牢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立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野,顺应人类社会互联互通、共生共存程度空前加深的潮流,勇于担当大国使命和责任[4],我国提出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藩篱的全球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期冀为解决世界问题提出中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思想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国优秀文化是文化基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也昭示着“和”的价值理念,蕴含着“天人合一”宇宙观、“天下为公”政治观、“和而不同”社会观等重要价值观念。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著作,也为全党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丰富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同[4],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站在全人类角度关注和助力全球治理的担当与情怀。

(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师党员要学会运用底线思维,以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约束言行,确保自身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当前,我国各项法制法规法典得以颁布实施,在法律制约的前提下,国家会走得更远更稳。

以上内容的深入学习,可帮助教师党员从哲学思维角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素养,保持世界视角,建立人类共同体的意识,使教师党员拥有一个“人类大同”的饱满心态;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给自己实现愿望的精神力量、热情和信心,这是一切成功的起点。

四、结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团队的发展关键在党员教师,党员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会激励和影响周围的教师共同奋发努力,为推进党的教育事业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础。爱默生说过,“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党员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内容,党员的学习才能更加系统化,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党员作为校园里的先锋,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先进理论,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觉悟和素养,进而带动周围的教师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

建构主义提出者——皮亚杰认为,人类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整体性思维来考量人与自然关系,人类命运走向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物竞天择理论是指生物在竞争中生长、发展,经历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才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不断适应新时代的竞争和环境。

新时代的教师党员,承载着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有责任营造新时代的良好教育氛围。只有教师党员在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培养国际视野,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在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带动周围的教师群体实现文化育人,一批人带动一代人。

猜你喜欢
党员人类时代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党员之家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党员标准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