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菡
(西安交通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49)
“拔尖创新人才”一词最早见于党的十六大报告“培养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与一批拔尖创新人才”[1]。2003年全国人才会议上,温家宝重申了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主张。此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受到了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2]。
2009年,教育部为回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9 所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基础学科领域予率先进行试点[3],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物理两个学科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在学校本科生院和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建设基础上,学校专门成立“钱学森学院”开展全校基础学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等各类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同年,依托生命学院、理学院、前沿院3 个二级单位成立了以交叉前沿为特色的理科试验班化学生物学专业。
化生试验班学生的培养以钱学森先生“大成智慧学”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基础技能、拓展外延交叉、培养战略思维、实现终身成长”为教育理念,打造“学科交叉、国际合作、贯通培养”的创新型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基础宽厚、立足前沿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建立教学与科研融合相得益彰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战略发展眼光、勇于实践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两阶段四模块”的创新选拔模式,以保障优质生源进入拔尖试验班。化生试验班每年招收40名学生,高考选拔20 名,剩余20 名从少年班学生以及各专业新入学的优秀生中选拔。入学后的选拔分为笔试、面试两阶段,通过“特色笔试、数理思维、人文素养、创新潜能”四个模块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创新潜能和综合素质,重点关注专业兴趣、数理思维、综合分析、人文素养、创新潜能、团队合作等方面。“两阶段四模块”的科学人才遴选机制是拔尖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可有效甄选综合能力强、科学素养高、创新潜能高的学生进入化生试验班学习。同时,对学生学业水平实施动态评估,根据所有科目考试成绩、老师评语、专业兴趣等进行综合评估,动态评选优秀学生。通过考核的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未通过的学生在每学期末分流至普通专业班级。
化学生物学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建立以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高水平研究团队为主的教授师资队伍,负责化学生物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训练、学业导师。教师队伍突出理工医交叉,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交叉学科优势。此外,聘请国外著名学者以访学的形式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课外科研。
学校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知名学者利用假期、小学期来校访问,开设特色课程和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拔尖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提供保障,营造国际化育人氛围。通过加强启发式讨论,启迪拔尖试验班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拓展学生追踪国际科技前沿的视野和能力。
化生试验班实行双导师育人制度。依据学生特点,分两阶段实行导师制。大一年级的学业导师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授担当,主要负责学生大学学习的适应与指导、专业认知等,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确立成才目标。大二起每1-2 名学生配备一位教学科研青年骨干担任科研导师,从学业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式思考,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一对一指导学生,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督促和帮助学生掌握科研规范与方法,引领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探索,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拔尖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采用启发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结构,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获取、内化、应用及迁移能力的提高,打造充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结合个性化的课外实践及科研训练,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自我发展意识和适应并驾驭社会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上,通过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针对化学生物学专业特点,设置了化学生物学、生物组学、功能材料学和绿色能源化学四个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不同模块学习。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了分层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价值观提升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测试。专业基础课程分子细胞生物学采用了基于SPOC 的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就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式学习,并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提问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学校为拔尖学生海外研修实习、暑期学校和考察创造条件,将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作为其培养环节中的必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增强创新意识,激励挑战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化生试验班首批毕业生28 人已全部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攻读学位。
承担化生试验班培养管理的生命学院和钱学森学院已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境外高校签订了交流协议。截至目前,化学生物试验班共有82 人次前往国外著名大学进行短期学习和科研训练,交流的学校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芝加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派出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均表现优异。
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了工程坊、分析测试中心、创新研究院等公共实践平台,保证了各种创新活动的普遍开展。同时,学校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均为学生开放,并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国际前沿,在高水平层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校还建设了前沿院、微纳尺度材料行为中心、多个名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尖端科学知识与发现创新问题的研究平台。化生试验班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等各项国际、国家级及省校级竞赛活动脱颖而出,近三年来参加各项科学竞赛获奖76 项,发表SCI 论文20 篇。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理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应依据本校育人特色,发挥学科长项,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拔尖计划人才培养的经验,形成符合本校办学优势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化生试验班是在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理工医交叉特色的基础上,紧扣新时代生命科学交叉研究新机遇,以生物学、化学和能源科学交叉前沿为特色而创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试验班,旨在探索新时代生命科学领域交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未来还应健全拔尖学生毕业追踪机制,持续对拔尖计划学生进行发展跟踪,提供必要的成长帮助,统计、分析、研究拔尖计划学生的成才特点,确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加大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持续加大资助力度,促使学生赴世界排名前100、前50 名大学交流、深造比例的稳步增加。继续深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根据新的时代需求,不断完善管理架构,改进人才培养环节,丰富个性化、多样化的育人活动,推动中国荣誉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