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萍
(浙江省金华东阳市马宅镇中心小学 浙江 东阳 32210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精神意志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班级管理中,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的第二家,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尊重的班级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本文就针对“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究”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首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缺乏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视。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要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但是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想法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例如在制定班干部,或是选拔优秀学生代表时,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这种管理模式是极其不科学的,会给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班级管理过于制度化,极其缺乏人文关怀。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采取强硬的手段,以学校纪律和班级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小学生长期生活在无数条条框框的班级环境中,不仅违背了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收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且还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最后,班级活动缺乏目标性,过于形式化。对小学生来说,班级活动亦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部分班主任往往会忽视班级活动的德育功能和重要性,即使偶尔开展班级活动,也是形式大于目的,甚至是用文化课占用开展班级活动的时间。对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欠缺的小学生而言,极其需要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和提升思想认知以及道德品质,但是我们往往却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和机会。
2.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以及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首选要以树人先树己为原则,坚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小学生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班主任的言行举动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模仿的对象,久而久之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广的胸怀、幽默智慧的语言、乐观的人生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言的关爱渗透到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2 尊重差异,播撒关爱。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认知水平,作为班主任要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并且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平等地对待其每一个人。在开展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问题学生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难题。但是在管理问题学生这一问题上,我们切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其实他们看似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极其脆弱的心。他们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用无声的关爱,逐渐敲开学生的心门,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当他们遇到烦恼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引导。当他们感到害怕时,我们要敞开怀抱;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我们要为其鼓掌。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进而去发现更加优秀的自己。相信这样的班主任,才会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亦是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2.3 追求公平,实现民主。制度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一个有利法宝,但是我们要在公平、公正、民主的前提下,进行班干部的选拔和班级制度的制定。我们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制度,在班级进行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相信学生自己选拔的班干部团队,必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在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广泛听取和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鼓励学生对正在实施的班级班规提出合理的修改方案,逐渐实现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同时,学生要做好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在强化学生班级主人翁地位的同时,也增强了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也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复一日地班级管理工作中,从各个方面的细微之处着手,从而保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覆盖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为给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