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探究

2020-11-24 22:24
读与写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散文核心初中语文

温 欣

(河北保定涿州市东仙坡中学 河北 涿州 072750)

引言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主要包括对散文的分析与鉴赏,散文以“形散神不散”著称,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散乱的散文中挖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最终深入理解散文,理解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达成对散文的赏析,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的赏析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创设散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对于散文缺乏兴趣,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保持足够的积极性,这样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影响,散文中多有对景物景色的描写,结合散文中的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结合情境探索散文,思索散文中的种种知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情境,“在北方处处寒冷的冬天里,却有济南这一处地方,被小山围了一个圈,只有北边缺了点口,济南就仿佛一个被群山包裹住的放进摇篮里的婴儿,温暖又舒适,偶尔下点雪,映衬着济南与小山更加秀气。”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更加直观地接触散文中所蕴含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散文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散文,阅读散文,深入感悟散文中蕴含的意境以及情感,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结合生活经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同时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的文学表现形式,并且在散文中会注重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深层感悟,这也导致了许多散文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散文中通过描写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观察到的景色、景物等阐述自身对于生活的深层感悟。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时,教师若是能够将散文中所描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于生活的认知来学习散文,深入感悟散文,就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感悟与学习,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作为教师,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学习《春》时,由于春天是学生经常接触且熟悉的季节,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春天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去回忆自己记忆中的春天,“有没有偷偷从土地中钻出来的小草?”“有没有争先恐后开放的花朵?”“有没有千姿百态飞舞的蝴蝶与辛勤工作的蜜蜂?”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引发学生对于春天、对于散文的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散文中蕴含的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作者在写散文时蕴含的那种生意盎然的精神与春风得意的心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问题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握结构

传统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散文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最终加深学生对于散文知识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结合散文的学习鉴赏技巧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每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有着自己的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那么,《背影》这篇散文的中心在哪里?”“在散文中,作者表面是在写父亲的背影,实际是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什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惑,使得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去学习散文,阅读散文,深入感悟散文中所蕴含的浓厚的父爱,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结语

散文中通常蕴含着作者深远的意境,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引导学生去深入感悟散文,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开展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散文核心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