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升本科”招生指向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改革

2020-11-24 21:53刘志彬
运动精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卫生教学内容院校

刘志彬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512023)

随着我国社会对于专职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重视,办学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韶关学院医学院作为广东省护理专业“中职升本科”试点院校,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招生工作,并且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1]。其公共体育课程也由传统普通教学向特色招生指向的教学转变,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能够达到医疗类工作单位的体能需求。

1 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卫生类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职卫生院校发展起来的,这类高职院校不是采用原来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照搬当地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造成学校里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且卫生类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一直处于比较落后,导致高职的体育课程开展遇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3]。

1.1 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4]。我国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基本都是由原来的中职卫生学校转变过来的,对于卫生类高职教育体育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课程计划都是套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模式[6]。对于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人才培养计划而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设置显然不能满足医疗单位对于医学生的体能需求,对于从中专升学到本科的护理专业的医学生,原本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满足不了职业体能素养的需求,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模式又不适应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体能需求,造成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 体育教学体系不合理

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模式上,从卫生类中职升上高职的时候直接照搬了普通专科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刻板,缺乏医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满足医学类学校的发展需求[7]。课程教材的编写基本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在普通本科类院校的教学上略做修改,与课堂实践脱节,而且很多高职类院校都会用自行编写的教材,在教学方式上也缺乏统一性和标准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数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单方面灌输,缺乏一些理论实践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过于大众化,主要是以篮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严重缺乏针对医学类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另外,高职院校在考核上采用简单的总结性评价,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失去主动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练习,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终身体育的培养。

1.3 体育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不足

基于“中职升本科”招生指向,护理专业上每学年会有50~70的人数增加,对于该该招生指向的学生而言所需的教学资源和体育设备将会增大,而我省的大多数卫生类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职卫生学校改造过来,在体育教学场地和设备上都远远达不到高职院校的标准,加上最近几年连续扩招,导致体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严重缺乏,造成体育项目的选择过于单一,阻碍了医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9]。除此之外,专职院校由于大多数经费用于专业课程的投资,对于基础课程的关注较少,导致体育资源和设备缺乏,加之体育场所严重缺乏,造成出现排球课在篮球场上课、足球课在篮球场上课等现象,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课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中职升本科”招生指向的体育教学质量,导致改革效果不显著。

1.4 体育教学与职业特性联系不够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是选用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材,缺乏对体育课外活动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所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在课外的自主锻炼中得到练习,而且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主要学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缺乏医疗专业所需体能训练的教学体系,达不到学生在从事医疗行业时所需的体能要求。其次,体育课的选课系统一直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师资队伍和场地受限,很大一部分学生被分到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上,造成对该体育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积极,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学习,影响了学生体育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微乎其微。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别于其他学科,以篮球项目举例,篮球的各项技能学习都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来积累才能熟练运用,而且各项技能之间需要组合衔接和开放式自主训练。但目前高职院校存在课外体育社团与体育课课堂教学脱节、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的情况,学生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2 针对“中职升本科”招生指向的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中职升本科”招生指向的引导下,为了让中职升学的学生快速完成角色转变,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因此,课程改革应很据生源特点,提升学生毕业后职业所需的体能需求和专业技能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1 明确以“中职升本科”生源特点的体育教学目标

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符合生源特点的体育教学,首先要确立设立“三位一体”体育教学目标。中职升本科卫生类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生源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确定教学目标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高职高考进来的本科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高职院校根据此生源特点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就能够从根本上将体育课程和普通大学体育进行区分,在原来的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进行强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加快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2.2 改革以职业特性为导向的体育教学内容

开展职业类型分析和身体机能专项分析。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性强,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大多数会从事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医疗人员职业病的高发。为了降低就业后学生职业病的发病率,高职院校应在体育课程设计上加入职业病防治和宣传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程质量,预防职业病的产生。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职院校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医学类高职类院校的男女比例大约是4:6,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多以体育舞蹈、瑜伽等新兴的体育项目为主,同时在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上,增加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学习,既满足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带来的健身锻炼效果,又对部分医学类职业病有预防的功能。

2.3 应建立合理的卫生类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从生源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高职院校应运用多元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考核中,要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相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注重体育技能的考试,要将体育运动意识、运动常识、个人素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针对医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指标的考核标准,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

3 结语

对于护理专业“中职升本科”试点,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根据生源特色完成跨阶段的人才培养,有利于对于护理专业“中职升本科”特殊招生指向下对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顺利改革,该招生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人才的引进途径。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卫生类高职体育教学在特殊生源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培养特殊人才模式为目标,将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重新组合,使该指向的学生完成身心健康和职业体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猜你喜欢
卫生教学内容院校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取红领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