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心 江西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对中国元素的文化敏感度和文化需求增加,喜爱京剧的观众群体不断扩大。京剧的主要行当分为“生”“旦”“净”和“丑”,而“旦”则又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和身份差异,细分为青衣、花旦和武旦等。其中,青衣又称正旦,在行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通常是一个端庄正派的人物。青衣以其刚毅的性格、极具细腻的表演和委婉细腻的唱腔,成为吸引大批戏曲观众的原因,也是青衣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
分析京剧表演中青衣的表演特点,有多种形式各式各样的青衣演绎,主要分为两种:并重形式和主唱形式,一种是以小生为主的演绎形式,这种解读在以爱情为主要基调的京剧曲目中很常见,比如《状元媒》《西厢记》等。通过青衣和小生的并重演绎形式,可以为观众呈现更好的戏剧表演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激发演员与观众的共鸣。另一种是青衣与老生并重演绎形式,《武家坡》是二者合作的经典曲目之一。在老生的指导和配合下,青衣充分发挥其细腻的唱腔和情感表达,通过饱含情感的神态可以与观众通过演绎角色迅速建立情感共鸣。最后一种是以青衣主唱演绎形式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通过青衣的词、步、眼、手等细节演绎,充分将剧中虞姬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青衣在评剧表演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典评剧为《秦香莲》通过独特的唱腔,极具美感的形态动作,传递鲜活的女性形象。
就表演特点而言,青衣的扮相最美,唱腔也最委婉,一般来说,她们大多是贞烈的女子,后期命运悲壮。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青衣”女子,她们性格温良恭俭、恪守妇道、德言工貌。封建传统对女子言行有许多束缚,在古代,女子要目不苟视、袖不露指、笑不露齿,走路要小步,步履要稳重,因此青衣的演绎特点以细腻唱腔为主、动作幅度小,而京剧青衣注重于唱功,她的唱腔具有深厚底蕴、特点鲜明、形声并茂、流派显著;青衣扮演的角色多以品行端正的女子形象[4]。
在戏曲表演中,念白是最能展示人物内心与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主要途径。青衣的念白表演要求为:咬字清晰、言传心意,从形象的角度上来看,作为贤妻良母的忠贞女性形象,其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都受其历史背景的限制,再加上这一角色本身的特殊性,其动作传达信息较少,所以,青衣演员的念白功底技巧直接影响其演绎角色的形象塑造。进行念白功底向观众传递情感时,青衣演员需要对角色词本的节奏,韵律声调进行正确把控仔细拿捏,认真把握声和字的和谐统一,达到向观众传递人物的情感,以《侧美案》为例,青衣扮演秦香莲一角在进行念白“可恨她一朝臣富贵”时,通过声、调以及音律的双重结合,在展示韵厚唱功的同时,观众可通过演员的念白功底,直观感受到秦香莲悲情女角色的怨恨。在青衣念白的映衬下,观众可以真实感受到古代女性在被丈夫欺骗,污蔑、家庭破裂时的悲苦和无助、自始至终的温良品行。
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类型的戏曲对青衣练功的表现要求不同,豫剧要求青衣,念白标准上多以唱的形式表现人物内心波动及情感起伏,通过艺术性念白展示豫剧的节律美。
唱腔功底是青衣表演的核心。唱功把情节和人物特征相契合,将观众带入戏曲情境中,激发群众与戏曲主人公形成特殊的共情体验,对青衣唱腔的基本标准为声调圆润饱满,干净温婉,在表演时,青衣演员需结合所扮演的人物与唱腔的完美结合,演绎出剧中人物的文雅与坚毅。随着戏剧情节的波荡起伏,青衣演员通过调节气息,节奏等方式持续向观众演绎角色的情感波动,运用青衣韵厚多变的唱功引发观众的遐思,让其观剧后仍有一种意味深长之感。京剧表演中,其唱腔的特征以节律为根本,青衣所演绎的唱腔实际为字音的延续,该特征要求青衣演员进行表演时,通过发挥口、齿、喉、唇等发音关键部位,加以合理的配合,达到京剧唱腔对字音延续得准确,比如,在塑造青年女性的聪明活泼特征时,要求青衣演员通过灵活的唱功演绎该角色,向观众传达正确的角色形象,青衣演员通过发音字正腔圆适当加快节奏,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青年少女的活泼青春之感,并且能从青衣的唱功中感受到清脆利落的人物形象[1]。
恰当的神态演绎也是青衣演员塑造人物的表演方式,由于青衣所扮演的角色多为正派、严肃的形象,在人物框架上对青衣动作幅度要求小,但为确保观众能准确理解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心理变化,需要演员通过眼神的转变与表现技巧的运用,在戏曲与观众之间达到人物情感上的同一维度,传递更多的戏曲内容。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艺术多为蕴藉之美,从时代背景下对青衣角色提出了统一化的特征要求,比如在京剧、豫剧等戏曲中,青衣的角色大多处在思想受局限的社会背景下,这类社会群体的眼神多为隐忍、慎重、保守等特征,根据上述的要求,青衣演员要结合该特点,合理运用眼神及神态来表达出与剧目人物相符合的形象[2]。
戏曲演绎中,青衣所呈现的形体姿态与塑造人物情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青衣演员表演时,要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波荡起伏的剧情变化为发展中心加入变化性的小幅度形态动作,更能演绎剧中人物的鲜活特征,也有助于增加的青衣演员表现力,为观众带来优质的戏曲观赏体验。例如,在《霸王别姬》中,虞姬“面羽则喜,背羽则悲”其中一段舞剑的戏,既不是真正的舞,也不是卖弄武功,而是展现角色优美的造型,与虞姬的情感发泄相呼应,直到最后项羽败北,虞姬都没有任何怨言守候在账外,霸王哀伤,虞姬温言解忧,将虞姬对霸王真挚的爱演得恰到好处[3]。
京剧在与时代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京剧天才,他们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创新和成就,其中,近现代的京剧表演大师都是出身青衣行当,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更是将京剧的表演艺术推向另一高峰,其中,梅兰芳大师塑造的虞姬、杨玉环等戏曲人物流传为经典,青衣演员带给观众的优质戏剧体验是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大的舞台表现力,正如四大名旦想在京剧青衣行当取得非凡成就,其自身必须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结合前人对戏曲总结的表演经验进行突破创新,为京剧青衣行当奉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祖国的戏剧行业取得更耀眼的成就。
戏曲青衣的美,要花上时间细细品味,有着绵长的情愫和缱绻的愁思,乍看,青衣如冰似雪,凛然不可轻,但骨子里却深深藏着妩媚清幽,不肯轻易示人的纯美,也是一种坚忍的历经磨难的静美。相较于外国文化的冲击,当代青年更应反思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深入挖掘青衣戏曲的魅力,进而促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青衣不同曲目类型的全面分析对比,找到有价值的表演技巧,助力京剧青衣表演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