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4 19:44:59李金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育人思政

李金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核心理念,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推行,体育课程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日益受到重视。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贯穿思政工作,需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构建全新的教学改革形态,构筑立德树人教育大格局,积极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效能,推动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共同前行,形成“大思政”的课堂教育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以此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全面推动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高效的育人目的。

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现代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将其与高职体育教学深入联系,建立融合化课程教学体系,这亦是跟进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部署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全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思政”深入渗透,为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在增强人才培养成效的同时,极大改善了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此外,体育教学中包含有极佳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以课程思政的理念进行挖掘体育精神的力量,极大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丰富体育教学的内涵,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

(一)重新界定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在高职体育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充分挖掘相关项目的典型事例。体育运动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德育元素,每一项体育运动蕴含的思政元素都具有差异性,要把握应用方式和力度,发挥榜样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众所周知,团体项目取得世界冠军绝不是靠个人实现的,虽然离不开优秀运动员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但是还需团队的紧密配合,其中包括教练、陪练、医疗、科研以及保障团队。例如在排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女排精神的经典瞬间,让学生感知女排取得成就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使学生对奥运体育精神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协作、奉献的精神。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教师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高职体育专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在二者融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体育教师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理解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深层次意义,才能够主动出击,增强教学改革实施效果。为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课程思政方面的学习,在苦练专项教学技能基本功的同时,不断对教学内容选择进行创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新颖,科学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及成长规律,按照适宜性、可行性以及激励性的设计部署,积极探寻二者融合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政治觉悟,不断参与学习交流和培训演练活动,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

(三)多筹并举整合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较为丰富,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趋向,多数学生亟须在意志品质、耐力和自我管理方面得到提高。一些高职学生约束和自控能力不强,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相对薄弱,这势必会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所谓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在体育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将诚信教育融入其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则,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说出实情。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培养,帮助其养成健康规范的日常习惯,保证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其次,多筹并举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最后,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多维高效整合,拓展体育课程思政载体,利用微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教学资源渗透模式,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

(四)科学挖掘体育运动中丰富的思政元素

面对现如今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高职院校应采取元素化组合的方式,增强教学改革实施效果。例如针对长跑中常见的极点现象,很多学生会在“痛苦”来临后选择放弃。教师可将大目标设定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学会呼吸技巧,同时可向学生介绍长跑世界冠军的实例,帮助学生从思维意识和学习动机上正确认识到极点问题,从而向个人的极限做出挑战。此外,体育本身具备显著的拼搏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实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建立职场仿真式的思政教学模式。通过配备对应的体育训练,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提升专项技能和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做到换位思考、相互协助、协同成长,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五)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在“大思政”的教育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获取途径和资源总量日益增多,将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紧密衔接,既是新时代教育的时代特征,亦是落实国家高校思政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化挖掘体育运动中多元化的思政元素,实现了“育才”和“育人”同步。为了保障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在课程思政的轨道上顺利前行,打造健全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尤为必要。首先,要确保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可以将其作为考核和评价的指标依据。其次,促进评价机制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既要反映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要与实际学情相匹配。最后,从根源上反映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有利于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开展与之对应的教育指导,保障学生主动全效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和课后运动,对他们的思政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强化,力求依托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思政体育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未来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在新时期高职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应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魄,还要与思政教育是同向同行,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作为载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挖掘体育蕴含的德育元素,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精准定位自身,提高高职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职业素养及操守。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