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健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现今“健康教育”的思想逐步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健康的衡量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范畴,而是从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为了适应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应当主动接受新时代带来的教学挑战,深入了解体育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单一性的训练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枯燥,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激烈的运动过后生理负荷超标也会引发心理上的问题;学生在锻炼中受伤容易留下心理阴影和障碍等。体育教学不仅包括身体锻炼和运动技巧教学,还应当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教学重点。心理训练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体育训练和教学,又有助于缓解学生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当将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高职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在“应试教育”的局限下,很多高职的领导和老师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与关注,没有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能借助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意识。很多体育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体育学科的内涵与意义,一味地追求成绩,教学目标局限于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缺乏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认识,盲目地重视短期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通过长期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教学目的。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部分高职体育教学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不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填鸭式”教学和“一言堂”现象仍然普遍。体育教师主宰课堂,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压制。教师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导致体育课堂氛围压抑,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或抗拒的情绪,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和技巧进行训练,包括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跳高、跳远、双杠等。很多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多次练习的方式能让学生的肌肉产生记忆效果,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和内在潜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合理的将体力和脑力进行结合,进而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目标。经过一定强度的体育练习之后,很多学生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感到疲倦和乏力,教师应当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休息调整。学生在休息时间便可开展拉伸训练,与此同时放空大脑,让神经系统得到舒缓,通过适当的放松使学生能够恢复到良好的运动状态。这种方式便是恢复性心理训练法,有助于身体疲惫的学生通过心理训练恢复到理想状态,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和训练效果。
所谓回忆性心理训练法是指通过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表象,再借助相应的语言暗示,进而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高职体育课堂上,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与技能学习时要将智力与体力有机结合,运动中的思维活动对体育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调节效果。有些技能动作学生不能高效的学习和掌握,不一定是身体肌肉或协调问题,更多是由于大脑活动不足,心理上的畏惧和害怕导致不能做好学会的准备,最终学习效果很难得到保障。比如学生的情绪不佳时,其大脑的思考和记忆效果都会有所降低,此时若不能有效的克服心理障碍会间接导致肌肉训练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回忆性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更好的促进学生脑力和体力的结合。
若想有效提升高职体育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回忆性心理训练法,通过表象和思维的综合运用,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和技巧,辅之以语言暗示,借助语言来刺激学生对体育技能技巧的记忆,从而高效完成动作,使其肌肉产生记忆,利用肌肉来促进肢体的动作完成。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排球教学时,可先借助表象训练,让学生的身体对手臂伸直、提肩抬臂等动作形成心理语言标记,进而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高效的记起之前教授的内容,更好的完成相应动作。回忆性心理训练的要点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动作表现记忆,进而通过语言的引导来调动和激发记忆,从而实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和心理。比如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高,运动项目存在一定危险性,学生自身体质较差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学生的紧张和害怕。除此之外,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考试项目也容易让学生感到紧张,一些学生害怕出错或达不到考核标准便会感到紧张和畏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进而保障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若想有效的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可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暗示的方法,通过频繁重复一些词语来实现心理暗示的效果,进而使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行动方案,借助自我心理暗示的效果来缓解紧张的心情。比如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便可引导情绪状态不佳的学生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来稳定情绪、平复状态,借助重复暗示“稳住”“能行”“注意细节”“一定要到位”等词语,帮助学生更好的缓解心理的负担和压力,消除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和方法教学中,应当合理的融入情绪训练,从而保障学生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提升体育学习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足球运动时,借助限制比分以及禁止随意传球等方式,让学生保持精神的集中和紧张,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会更好的适用紧张的情绪,从而提升抵抗紧张心理的能力。在实际比赛中,也可借助换人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通过消除紧张心理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增强信心与动力,以便更好的学习和训练,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应对体育运动,获得理想的成绩。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也迎来了创新与发展的新机遇。高职体育教师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进行优化与完善。心理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应当积极地推广和应用。文章简要地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心理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高职体育教学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