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教学的实践分为三部分:首先,于教学前实施前测,以确立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次,针对学生摘要能力的养成,规划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最后,规划后测与后后测,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本文就确立起点、摘要教学、学习评估等具体环节进行说明。
研究组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搜集学生教科书中的素材,确认有关摘要教学的内涵,作为教学设计依据。实施前测时,依据摘要历程选择、归纳和产出,从课内、课外挑选6篇文本,了解学生摘要能力的基础,设计适合的教学。研究组根据所学前测表现,确立教学导入点如下:
1.选择。A校段落选择表现较弱,全文选择表现较佳,B校相反。总体来看,学生虽能找出段落中代表主要意思的句子,却未能清楚表达自己所使用的策略。在全文理解中,学生难以掌握主要信息,以致书写了过多内容。
2.归纳。A、B两校学生都能掌握句子中重要的信息,整理段落意思。
3.产出。两校学生无法组织整理筛选出来的重要信息,因而相对于选择归纳来说,无论是段落还是全文的大意产出,学生表现都相对较弱。
摘要教学均以“选择——归纳——产出”来安排,但两校教学导入点有所不同。A校以“段落选择”导入,逐步指导学生进行摘要撰写;B校以“全文选择”作为导入点,先指导学生如何保留重要信息。最后,两校都以产出段落大意与全文大意作为教学重点。
研究结合前测结果及教师访谈建议,拟定摘要教学内容,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为“归纳记叙文要点”;第二阶段以“掌握文本结构进行大意整理”为主;第三阶段为“归纳议论文的要点”。
1.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包括课内及课外篇章。课内选择学生已了解的篇章,课外选择则为学生首次阅读的篇章。第一阶段,教材选择课内外各一篇记叙文;第二阶段在篇章结构形式有总分与顺承两种,文体涵盖记叙文与说明文,教材选择课内外文章各两篇;第三阶段则包括课内外文章各一篇。
2.摘要策略选择。研究根据前测结果,规划出三个阶段摘要策略重点。第一阶段通过“找出各段落重要句子”摘要策略教学,巩固“选择”的基础。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行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大意的撰写。第三阶段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将第一、二阶段学习的摘要策略迁移运用于议论文。
3.教学方法选择。研究使用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主要有三种:一是课后反思,每堂课后立即进行;二是任务反思,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三是阶段性反思,用以检核阶段目标是否达成。
1.后测。第一次后测的摘要策略为运用记叙文要点整理信息。相较前测的表现,教学后,学生已能掌握事件表达,但表达仍不够清楚,此现象将作为第二阶段的教学参考。
第二次后测的摘要策略为运用结构写大意。从后测结果来看,学生能掌握总分结构文本,对于顺承结构文本未能以时间顺序整理,反而多以“人、事、时、地、物”方式整理。
第三次后测的摘要策略为配合结构找出要点,所选教材是一篇课内记叙文和一篇课外议论文。前者测试重点是写出段落大意及全文大意,其中学生有直接抄写段落大意的情形,语句表达仍不完整。后者测试重点是划出重点及写出作者观点,学生所划的重点内容与叙写内容不一致,仍有无法分辨观点的情形。
2.后后测。后后测利用课外篇章,检验学生是否能够保留与迁移摘要学习成果。后后测将“运用结构写大意”设为评估重点,以了解学生运用结构理解篇章与产出大意的情况。后后测选择记叙文与说明文课外教材各一篇,分别为顺承结构与总分结构。对比教学班与参照班的大意撰写情况,参照班仍有学生写成大纲或心得,教学班则都写出大意。教学班能归纳段落大意成全文大意,产出的大意也较完整;参照班因未特别建构文章结构概念,则有篇幅过长、抄写段落、语句表达不完整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