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冰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学生要进行其他的学科学习,就需要有良好的语文能力,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数情况都是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虽然获得了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培养,使大多数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比较吃力,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效不成正比,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要落实新课改教育理论,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工作中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几乎都是不变的,先进行阅读,再认识生字、生词,再进行阅读。教课文中心思想,这个教学的过程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沿用到六年级,即使再好的教师也避免不了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的情绪。小学生是一个具有蓬勃朝气、思维活跃的群体,固定化的教学为学生添置了枷锁,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喜好,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做出有效改变,将学生的喜好和成长特点考虑到教学当中,发挥出小学生的优势,使学生可以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使教师的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都得到实现。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加入多媒体呈现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活的,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教师加入探讨交流,引发学生竞争,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新奇,这就有利于语文教学实用性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准备:一是准备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二是准备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教育。而这两点的课前准备都需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教师与学生拥有和谐关系。特别是师生的和谐关系,是教师培养学生、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否则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良好的沟通,教师不知学生需要,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这都会使小学语文的教学变的虚浮、不切实际。所以,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是教师做得最好的课前准备。首先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疑问要做出鼓励性的回答,不要制约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形成主观的自主学习概念。其次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例如,《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在朗读错误的时候,做出自我检讨。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实践联系,然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和力。教师通过这三点就可以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沟通机会,从而形成和谐共处的关系。这样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谈,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表达,就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益,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导教学来培养和改正学生的学习[2]。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在一堂课的时间中,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常常需要提醒学生专心听课,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比如《天火之谜》采用微课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获得有效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和交流的时间。《师恩难忘》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让教学的引导更有效果,提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效率,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得到长效提高。教师的引导教学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避免形成形式化,反而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比较在意,教师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认可。教师在评价标准上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形式,做出多元化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认可和鼓励,发扬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逐渐形成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多元化评价是要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尊重,保证学生可以有正确的学习方向,建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就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发表不同想法的完整性、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标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真实的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升。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在教学的安排上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生为本来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还需要加强引导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做出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