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婧
俗话说得好:“成功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本课堂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探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习见解,从而使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并归还属于学生的思考权力、时间以及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展示思维过程,享受学习科学的愉悦感。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小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活动也不少。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紧跟教师的步伐进行“借鉴做,”也可以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自主做,”还可以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练习做。”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让学生在“做”中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并且在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转变。比如:在教学《自制指南针》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古代“指南针”的图片,学生看了之后疑惑道:“这个指南针如何来运用呢?完全看不懂啊!”听着学生的话语,我再次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指南针”的运作方法,学生看了,纷纷说道:“古代人好聪明啊!”看着学生惊讶的小表情,我提议道:“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呢?”学生听了,一下子兴奋起来,并且迫不及待的说:“老师,你快教教我们吧!这样以后我们就不会迷路了。”我笑了笑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亲自给学生示范了一遍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并且在完成之后,每个学生需要谈一谈制作的心得以及启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动手,并且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积累更多的直观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玩”是小学生的普遍天性,任何好玩的活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天性来进行施教。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而且还能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在“玩”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的心情放松,锻炼学生大脑的灵活性,使小学生产生各种有趣的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比如:在学习《养蚂蚁》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蚂蚁很感兴趣,于是在课堂上一个劲地玩自己带来的小蚂蚁,我对学生们说:“你们能说出你们的蚂蚁长什么样子吗?”由于蚂蚁的身体小,爬的速度快,学生往往没有看清,蚂蚁就爬出了学生们的视线,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我继续追问:“你们知道有哪些观察动物的工具吗?”有的学生听了我的问题,立马灵机一动地说道:“放大镜,”还有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的说道:“可以用手机拍照片,然后观察。”听完他们的想法,我拿着一个盒子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试试昆虫盒吧,”学生点了点头,然后把所有的蚂蚁放到盒子里,学生开始观察、记录,回答有关蚂蚁的问题。通过本节课,我意识到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增加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学生与教师互动需要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需要交流,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更要交流。由此可见,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去“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研讨解决学生的困惑,拓宽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比如:在执教《磁铁的两极》时,有关磁铁的概念需要放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如条形磁铁不同位置的磁力大小有什么规律?磁铁的两极怎样相互作用?一旦脱离这些具有情景化的语言,学生就很难感受到磁铁的磁力,而且也无法理解磁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情景化的语言去交流,回答问题,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在本节教学,我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去让学生探究有关磁极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而且还能让学习活动顺利结束。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打造高效的“生本课堂”,教师需要灵活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