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高天爱
(天津市南开区崇化中学,天津 300120)
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长期以来都较为重视素质教育。但受传统高考制度的影响, 体育并不受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校园足球的发展,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在高中开展的校园足球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主要表现为高中校园足球与大学足球存在严重脱节。只有解决高中与大学足球的输送与衔接问题,才能实现高中校园足球为大学输送优秀足球人才的目标,推动高中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
对高中校园足球而言,地方足协及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给予其真正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既没有真正意义上与高中学校进行协作,也没有认真组织与开展规模化的校园足球活动。这样的发展形势导致当前许多高中学校的校园足球活动呈现出无秩序、无管理、无规范的发展状态。足协及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出自身职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引导中国校园足球良性发展存在失职行为。此外,许多高中学校的校园足球管理机制较为混乱,出现诸多矛盾。高中学校领导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没有树立起引导高中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意识。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足球职业化进程已经在我国存在多年,但许多足俱乐部的发展并不成熟,所看重的只是眼前利益,很难真正对高中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动力,导致体育系统对高中校园足球管理积极性较差,造成了许多资源浪费。各高中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时,由于缺少相应的支持,其活动一直得不到有效拓展。
真正想向足球运动员方向发展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综合素质也不高,这对他们学习先进足球理论及技战术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虽然部分体育运动学校已经配备了相应的文化课程教师,但足球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质量并不理想。许多学生足球运动员从小并未进行九年义务教育,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构建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在缺少文化知识的情况下开展足球训练,容易造成学生足球后备人才文化知识落后的问题。尤其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足球运动员,由于缺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不会自主性地投入到文化知识学习中,最终导致在高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过程中无法全面理解先进的足球理论知识,其综合素质呈现出偏低的问题。
部分高中在开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其教练本身并不是专业足球教练,只是由爱好足球的其他教师协助教学。这样的校园足球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导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我国进行了足球改革,也加强了对教练的培训力度,但部分高中校园足球教育工作者仍得不到专业的培训。而且对教练的考核也不严格,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这些问题导致高中校园足球教练的理论及实践水平相对较弱,在开展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教练所传授的足球技术与战术、足球运动知识非常少。虽然部分高中学校会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役球员进行教学,但依然存在会踢不会教的问题。
由于当前社会对高中校园足球运动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家长对高中校园足球运动的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家长认为,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将高考作为第一目标。如果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则会对其学习成绩造成影响。虽然有的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高的足球天赋,但为了高考,只能将心思放到学习方面,对高中校园足球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结合近年来大学生体能测试结果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这与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以及学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也是造成高中校园足球与大学足球衔接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无论是高中学校还是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升学率依然是其主诉求,导致高中校园足球项目的教学与发展被忽视。此外,通过对比高中校园足球课程与大学足球课程教学内容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缺少教学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大学足球课程比高中校园足球教学更加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这个基础应当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作为铺垫,而高中校园足球并未为学生升入大学后选修足球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高中校园足球活动是培养高素质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参加高中校园足球的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和比赛的同时,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及精力会有一定的减少,从而会在升学考试中表现得不如人意。所以,构建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足球人才输送机制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构建有效的衔接机制,不仅能为参与高中校园足球的学生提供新的升学渠道,让学生得到足球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口招生的方式,为大学校园选拔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供有效的渠道。足球教育经费充足的大学,可以将部分经费应用于对口的高中学校,为其校园足球的训练及比赛提供一定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校园足球师资互动机制,主要是让大学专业足球教练或运动员进入高中学校学校指导开展校园足球。通过定期安排大学专业足球教练进入高中学校开展专业足球训练和指导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高中校园足球开展质量。此外,可以把高中学校列为大学专业足球运动员的教学实践基地,安排优秀大学足球运动员进入高中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部分高中学校缺少专业足球教练的问题。具备条件的高中学校,可在大学专业教练中聘请兼职足球队教练,专门对高中校园足球开展业余训练和比赛指导。此外,高中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高中足球教练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培训,以缓解高中校园足球教练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有效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当前高中校园足球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高中与大学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相应的场地、裁判、教练等物力、人力资源,可以将高中与大学校园足球活动进行关联,让其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有利于高中与大学校园足球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高中与大学校园足球师资互动机制,正是一种资源共享的有效措施。
当前许多省、市、区开展的校园足球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对大学并没有有效实施。大学校园足球队之间的比赛,主要是以4年1届的大学生运动会及每年大学生足球联赛选拔赛为主,不同大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相对较少。因此,可以考虑以省、市、区为范围,为高中或大学足球运动员进入职业队伍或成为后备人才提供平台。足球运动员水平提升的黄金年龄是18~22岁。对现行的学校足球比赛分析可见,若运动员得不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其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更加困难。因此,通过构建高中和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让高中校园足球与大学足球运动形成衔接。在校园足球联赛的推动作用下,能让更多的高中校园足球运动员顺利进入大学进行继续深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足球的受众面相对较广,而且各运动员的年龄跨度非常大。校园足球机制应结合高中及大学校园足球发展形式,划分为运动训练、组织管理、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宣传推广等;从作用功能上分类来看,包括强身健体、品格教育等内容。通过这样的发展理念,能够让不同层次校园足球的作用得到突显。加强对高中与大学校园足球的实际内涵与核心要素的宣传,有利于社会各界对校园足球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最终促进高中与大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让两者之间形成有效衔接。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展校园足球,可以为大学足球运动奠定基础。高中校园足球需要认真做好与大学足球的衔接,无论从训练模式还是素质教育方面,都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简单而言,在高中阶段开展校园足球,主要是锻炼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并激发高中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同时让其掌握基本的足球运动技巧,为后续的大学足球运动奠定基础。因此,必须加强高中校园足球教学内容的建设工作,实现大学足球教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阶段的校园足球教材与大学足球教材本质上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因此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来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相比大学足球教材,高中校园足球教材内容较为简单,主要以基本足球运动知识、运动规律及简单的技战术为主,但对大学足球而言,则需要加深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地讲解足球技、战术。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可以为高中更好地向大学输送足球人才奠定基础。
要想真正解决高中校园足球与大学足球的过渡、衔接问题,不仅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材及训练内容,还需要加大对足球运动的资金投入;同时,需要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和活动体系;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合理流动,畅通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上一级学校、各类优秀运动队、有关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建立和完善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
综上,只有精准把握好高中校园足球与大学足球之间的关联性,才能真正遵循高中校园足球的发展规律,做到与大学足球有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