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第二幼儿园
幼儿教育涉及到每个家庭的未来,也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国画艺术教育,是有效打破儿童画单一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水、墨的相互作用和神奇变换中,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更能启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尝试无限的艺术效果。
水墨画是指用纯水墨或辅以淡彩制作的中国画,往往与文人画家相重合,以文人画家的素养支撑着水墨画艺术的高度成就。水墨画的三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正符合儿童绘画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在提升孩子们从小继承民族传统绘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提倡“得意忘形”。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幼儿的“误”之美,只要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思维,就应给予鼓励。如,在画梅枝时,教师示范了画法之后,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允许幼儿“不按规矩出牌”,只要能够“画”出梅的孤傲、清逸和不畏严寒的感觉,即便是梅枝、梅花和花蕊等的造型有误,也要激励,不可求全责备。
2.鼓励提倡“不择手段”。儿童水墨画中的形象是概括的、符号化的,要有童稚,可以采取吹塑法、拓片法、水韵法等表现手法,要让幼儿水墨画摆脱成年人的俗套,充分反映出童心,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学中,应让幼儿在了解“墨分五色”笔墨的关系之后,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发挥的权力,启发幼儿借形,拿身边的物体去“投机取巧”,应尽可能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要因势利导。大班幼儿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形象思维,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具有相对“准确”的形态感,但是,幼儿的这种认识是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合理,达到精准。为此,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将错就错,在修改幼儿作品时,不能以成年人的心理和眼力去衡量幼儿的感官,应在“保本”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在肯定大成功的基础上,再提出小失误。
4.提倡个性化的成长。儿童在水墨画表现中用笔、用墨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幼儿的先天因素,更受此前成长过程中接受周边事物的影响,由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气质特性而成长的幼儿,各自带有不同的气息。在水墨画这一独具魅力、能够充分释放天性的教育模式下,幼儿的个性化会极尽所能地展示出来。
大多数学校进行中国画教学则是依照传统技法和临摹相结合的方法授课,教师的“教”在示范和绘画上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缺少实践性的创作,这种教学法往往会使幼儿兴趣大减,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对大班幼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破解传统课堂水墨画的教学困境。
1.对景写照。生活是艺术的不竭源泉,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甚至某个表情、某个花语都会生发绘画的灵感。用毛笔记录和描绘这些物象,拉近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会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实物取材,从之间的思想意识里发掘艺术灵感,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还会给幼儿表达自我和展示思想提供舞台。
2.以图为文。画为心声,绘画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记事功能。在幼儿还没有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能力的这个阶段,对图画的“读”往往是儿童认识事物、反映想法和与人“书面”交流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我们要鼓励幼儿将内心世界借助绘画的形式得以表达,这必然会让幼儿对绘画产生无限的兴趣。
对大班幼儿进行水墨画教学时,一要反对强加式教育。不管是多好的“食物”必须以幼儿“想吃”为前提,才会吃得舒服,不至于产生厌烦感。为此,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当幼儿对学习生厌时,教师和家长往往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幼儿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二要警戒成年人的贪心不足。任何人对事物的接受程度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一旦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自身因素,贪多求快,结果会适得其反。
总之,水墨画是我国经典的绘画形式,在水与墨的相互作用和无穷幻化的过程中,儿童的审美趣味得以培养和表现,通过水墨画的教学不仅能让幼儿接受我们传统文化的熏陶,还能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让画不仅是画,更是民族特色的传递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