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全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更是为农村家庭节省了很大的开支。在国家对教育事业大力扶持的大政策影响下,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但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并未换来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果还未完全改善,未见向好发展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初中生是自我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必然导致收效颇微。因此,要想纠正初中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笔者提出以下两点策略。
自古父母对于孩子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夙愿,这一夙愿不受地域的限制,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尚不富裕的农村还是在发达的一线城市,但是,愿望的落实需要付出实际的行动,农村家庭的父母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对于太多教育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寄托于孩子个人的主观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父母的陪伴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不是单纯地要求家长辅导学生的课业,对于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家长,这一要求无疑也太过苛刻。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在后天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换种渠道为孩子的学习增砖添瓦。首先,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环境无法因为个人的主观性而改变,但是作为学生学习第二课堂的家庭,完全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的课业大部分会在学校的课堂上完成,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大量的作业需要在家庭中完成,试想一下,如若家长不够重视家庭教育,无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课后作业的完成场所不能得到保障,其完成质量也必然堪忧,长此以往,势必会对课业成绩造成严重的影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自古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悖论,坚信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打不成器”,这种教育理念在农村家庭尤其盛行,也许对于还未形成良好认知的小学甚至幼稚园的孩子,需要适当的严厉教育来约束他们不完善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对于初中生,这一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与“棍棒式”教育方式相比,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合,且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较为叛逆,一味的“棍棒式”教育无法使其折服,更有甚者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初中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中间阶段,也是漫长教育旅程中的关键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上骤然发展变化。生理上,男生由于身体体格生长发育的阶段往往表现为空前高涨的叛逆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情绪易波动,但是同时又有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敢于尝试、独立性强等特征。这既是成长发展的危险期,也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为其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可能性。而初中生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学习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见解,家长在对其教育过程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重要性。首先,要尊重孩子,变先前单纯的“打压式”教育为鼓励式教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受其叛逆心理的影响,对周遭人事均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打压,必然会遭其奋起反抗,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学习习惯都是百弊而无一利。其次,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学生的发展情况,当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时,家长要与老师适当沟通,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了解孩子,及时地查漏补缺。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学龄阶段的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自制力不稳定,这就需要家庭教育的干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我国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缺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初中生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意识到初中生的特性,转变教育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如此,才能在纠正学生已有不良学习习惯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促进初中生的课业成绩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