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其原义为交易,本质是契约自由的理念,是双方一种信任、守信的约定。其本意是指双方或多方在遵守自由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协议制定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或是“守约”,亦或是“协议”。在家校共育中,尝试应用“亲子契约”,就是父母与孩子间在双方遵守平等、守信、自由的原则基础上而建立的一种协议,一种约定,或者说是一份合同。可以是文字合同约定也可以是“无言”约定。“亲子契约”在家校共育中的运用,能强化家校融合、深化共育内涵,更好地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发展助力。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孩子适时确定一种“契约”关系,既能对家长产生某种约束,又能给家长提供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种教育途径。如,在学校开展家校公约,学校有公约,班级有班规,家庭有家训,利用共同的规则尺度和契约理念来明确和落实家校相关教育责任,能开启家校和谐教育的新篇章、新途径。在学校公约中,对家长明确提出,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不同于他人,努力避免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做比较、判断与分析的不良做法,更不能依据孩子的一些不良现象就直接得出结论,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特殊的内心世界,坚信赏识鼓励产生的效果一定大于责骂产生的效果。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健康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学校与家长的契约协议中,学校要明确提出,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得看电视、玩游戏,不得在家中搞家庭聚会,要适时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每天留出不少于10分钟的亲子交流沟通,静心聆听孩子心理话,努力做到每周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释放孩子因学习而带来的压力,缓解不良情绪。之后,学校与家长共同签字,由孩子进行监督。亲子契约,保证了教育者的平等权、信任感,更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和谐健康。
道德是我们在社会中规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行为尺度和准绳,是为我们提供判断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和尺度。因而,在家校契约制定时,学校要努力引导学生感恩父母之恩,懂得孝德之情,有担当意识,有家庭责任感,有集体观念,遵守社会公德。在亲子契约制定时,要引导孩子养成诚实守信、与人为善、乐学善思、探索创新、热爱劳动等优秀品德。契约内容要充分涉及上述诸多方面,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而确定契约主题,形式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结合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知其爱好,懂其情感需求,在理解、宽容、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亲子契约。亲子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彼此遵守”与“共同商榷”的双边关系。“契约”教育让受教育个体明白何谓尊重信任,何谓权利义务,何谓诚实守信,最终达到受教育个体的“自信、自省、自律、自由”的目的。
随着城镇化节奏的快速发展,离异、单亲、重组等家庭数量倍增,留守儿童、智障儿童也时有存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会出现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孤僻、进取型不强等不良倾向;重组家庭中,孩子缺少心灵沟通,沉默少语,与后母(继父)易产生隔阂,易出现性格暴戾、私心过重,不善与人交往等现象,如何让这些特殊家庭中的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家庭教育中一个棘手的难题。而“亲子契约”这种特殊方式,就可以巧妙利用平等约束,帮助孩子克服诸多不良倾向,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一位单亲妈妈与孩子的契约是这样写的:1.妈妈回家时,要主动帮妈妈洗菜、打扫卫生,妈妈每周要带孩子去参加一次少年宫活动。双方要保证遵守,如不能遵守,必须说明理由。2.家中有叔叔来临,妈妈必须向孩子提前告知,征得同意后,方可来临,叔叔到家后,孩子要礼貌待人,不得耍脾气,使性子,有意见客人走后再提出协商。3.在班级或外出游玩时,不得随意拿他人东西,如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要告诉妈妈,妈妈和孩子商议后购买。
宋朝崔公度在《感山赋》这样写道:同德一心,齐力协议。亲子契约,犹如在父母与子女间架设了一座“同德一心”之桥,能让学生与父母共促成长,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