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背景下“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工作融通发展研究

2020-11-24 14:16于婷太原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灌篮 2020年7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居家全民

于婷 太原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这标志着“全民健身”已升级成为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结合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之相关要求,可知“全民健康”也同样属于当前我国卫生领域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提示我们: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这两项战略工作的融合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务之举。以下,本文就根据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所取得的相关经验,来阐述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工作融通发展的若干策略与思路:

一、从观念层面引导“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项战略工作的对接融合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同属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国家战略发展任务。从字面来看,上述两项工作的名称仅是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因此而存在一定区别。具体来说,“全民健身”侧重于借助体育运动、锻炼等手段来推动人民群众体能、耐力等各项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全民健康”所涵盖的范畴则要更大一些。除体育素养之外,诸如疾病的预防、诊治,各项身体健康指标的监测等等都被涵括于广义的“全民健康”工作范围之内。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可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互有侧重,两者的工作内容又存在诸多的交集之处,甚至“全民健身”都可被视为广义“全民健康”的一个子项目来看待。所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这两者具备相同的旨归,其最显著的共通之点和交集之处就在于优化提升公民的各项身心健康指标,达到有效防治疾病、健康快乐生活之目的。

既然如此,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防控工作呈现长期化、常态化特点的背景下,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这两项战略工作的对接与融合,就成为顺应时势的当务之举。而要推进上述两项工作的融合,关键在于首先从观念层面树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互促发展的意识,以便依靠“顶层设计”的指引,来推进相关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展开。具体来说,“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顶层设计”的方式,来引导相关领域各项工作以及相关产业业态之间形成交叉互渗与互补融合。比如,行政领域内医疗卫生系统的卫健委、卫健局和体育系统的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县体育局(文体新局)要实现业务对接,就需要各级政府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之安排部署来加以引导;而在经济领域,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体育休闲等)和卫生健康产业(如医疗用品和保健品制造与销售、健康体检机构和产业等)要实现互补创新融合与交相互促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政府部门“顶层设计”来提供积极的政策导向与支持。由此可见,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项工作的互补融合与创新发展,首先就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树立协同发展理念,统一政策口径,通过进一步完善乃至重构卫生健康领域的政策“顶层设计”来推动相关领域工作的协同进步。

二、从制度层面推进体育、医疗事业及业务的对接与融合

前文所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这两项战略任务的对接与融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体育和医疗这两项事业中各项具体业务的对接与融合。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卫生、健康部门与体育部门实行“各管一摊”的分立并行机制,导致两大部门分别下属的医院、保健院、体育场馆等各类机构,其日常业务缺乏交集和联系。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如火如荼地“全民健身”运动热潮,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目前“全民健身”的重心仍局限在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以及体育运动方式的推广、健身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而大量的社会医疗健康事业机构资源,则往往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处于“置身事外”的“闲置”状态。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长期化的背景之下,要有效地盘活这些处于“闲置”状态的社会医疗健康事业机构资源,促使其服务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这两项战略工作的协同发展,就必须从制度层面规范体育、医疗事业机构各项业务流程的对接机制,建设从“健康”到“健身”的“一条龙”式支持体系。比如,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诊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痛风、骨质疏松等等各种类型的病人,实际上各有其健身需求,正需要根据各自疾病的特点和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案并加以跟踪指导,来辅助上述各种疾病的疗愈和康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主治医师往往并非医疗健身运动领域的专家,无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精准的医疗健身运动指导方案,而只能给出笼统的建议;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健身运动专家也缺乏医疗方面的知识,同样无法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合理的健身运动方案。这就导致许多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健身活动是在相对盲目的状况下展开,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而造成上述现象和问题的根源,则正在于长期以来卫生、健康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分管、分立机制,导致医院和体育场馆等事业机构的资源和业务相互割裂,难以发挥出统筹合效。而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码上战疫”,则为统筹推进体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机构的业务对接提供了更多的有益启发。在此,本文设想建立“健康——健身”码制度,来推动体育、医疗事业机构业务的“一条龙”式并轨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是由医疗机构的医师为患者填写电子病历档案,标明运动方面的宜忌要点,并将其传送到“云端”;而后,由体育机构的健身运动专家依靠“健康——健身”识别码来扫码下载这份电子病历档案,并根据医师标注的运动宜忌要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患者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康复健身运动方案。当然,定制个性化的康复健身运动方案不仅适用于病人,同样适用于并未就医的广大公众。鉴于我国当前亚健康人群规模庞大,正应启动类似的“健康——健身”码机制来为各种类型的亚健康人群特点,为其定制精准的个性化健身运动方案,来达到“防病于未然”的生动功效,进而在全民中切实贯彻“防病先于治病”的科学理念,促进我国公众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由此可见,若能在病患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中普及推广“健康——健身”码,则不仅有望针对各类实际病患及潜在病患的宜忌特点来实现精准的运动健身疗愈和防病,而且更有助于融通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的业务资源和业务往来,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有机联动。然而,推行“健康——健身”码并非一项独立的工作,它需要得到有力的制度支持。比如,它呼唤着大量的掌握医疗、运动保健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加入“全民健身”及“全民健康”的工作队伍中来。而上述这种跨界的边缘学科人才,在目前则正属稀缺人才。这也充分暴露了我国现行高等医疗卫生和体育学科教育机制的欠缺。所以,在这里本文提出的构想是:首先在某些地区试点推行“健康——健身”识别码制度,并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来培养一批兼通医疗、运动保健知识的“跨界”型“健康—健身”指导师,以应现实之急需。待“健康——健身”识别码的试点运行取得预期效果之后,则进一步从供给侧反向推动高校医疗卫生和体育学科的课程改革,建立“健康—健身”指导专业,着力培养一大批兼通医疗、营养、健身的边缘学科专业人才,来为整合、融通体育、医疗事业机构的相应业务流程提供充分的人才储备支持。最终,在人才储备初具规模之后,通过建章立制来推动体育、医疗事业机构业务并轨制度建设,则有望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这两项战略工作的对接融合发展引向深入、落到实处,进而结出硕果了。

三、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打造“居家”背景下全民健身的最佳“去处”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家”正日益成为某些人群的“新常态”。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终将解除,但由此催化的智能化居家办公潮流则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建设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进程,科技密集型产业以及智能服务业所占比例份额日益增多。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支持,许多智能服务行业摆脱了传统工作场地的束缚,导致在线居家办公正在成为潜在的发展潮流。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加速了居家办公在相关 行业领域的主流化进程。居家办公催生的则是居家健身的需求,同时对社区内集中健身场所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变得更为突出了。

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引入各种新型科技手段,来“居家”背景下全民健身的好去处。首先,可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向“居家”办公一族推介各种3D场景模拟设备,促使其在家庭办公环境中即可打造出类似自然界无垠草原、广袤森林一般的环境氛围,从而为其居家健身营造心旷神怡的良好环境,达到随时随地悦享健身的理想效果。鉴于“居家”办公一族多属于高收入群体,虽然当前市售3D场景模拟设备价格较贵,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而且可以想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3D场景模拟设备走入家庭,其技术必然得到革新,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未来甚至基本能够达到适应普通工薪家庭需求的程度。

当然,除了居家环境之外,社区内的健身场馆也应配套购入此类3D场景模拟设备,建设更为怡人、更具亲和力的健身活动氛围,将社区健身场馆打造成为居民健身的最佳去处,以期感召、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集体健身的行列当中来,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居家”潮流下“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抗击疫情的斗争,一方面提示了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这两项战略任务并轨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则又为推动上述两项工作的互补融通开示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该合理把握抗疫斗争的启示,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从宏观的政策“顶层设计”层面、中观的制度层面以及微观的居家环境和社区层面,多方着手打造“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相融通的新型工作机制,适时推进针对这两项工作的供给侧改革。这样,则有望顺应新的时代发展潮流,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战略工作推向深入、落到实处,促使二者形成基于良性循环的互动、互促融合创新发展机制,为提升我国公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居家全民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全民·爱·阅读
居家的日子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微生高的往事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