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云春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以生本理念为思想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个性发展需求。探究式学习符合当前知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健康成长相互适应,是对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旨在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自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作以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化学;问题;实验;实践
在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便沦为了课堂的“附庸”和教师展示自我的“点缀”,这便进一步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人,教师最大的作用则体现在组织探究式学习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上。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转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有效地改善教与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一、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是探索前的意识,是创造的开端。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仅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平铺直叙地引入新课,这便严重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以日常生活或社会中的素材为背景提出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物质的量》这节之初,我对学生说道:“在生活中,我们会关心今天的气温多高,大米1千克多少钱,房子装修需要多少块瓷砖等等。如果离开了温度、长度、质量等物理量来帮助我们衡量各种量的大小,那么生活可能会变得一团糟。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理量?”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生活中,我们如何购买食盐?”学生答道:“买食盐是论斤论两,比如买一斤食盐。”于是,我继续问道:“买食盐是将微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物体集合成大量可称的质量。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微粒的呢?”如此一来,不仅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验探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的有效手段,更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激起学生探究化学概念或原理的强烈愿望后,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氯及其化合物》这节时,我先是引导学生分别从价态、类别、结构的角度预测了氯气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观察氯气,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之后,我为学生演示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讨论产生黄光的原因,以及白烟的成分,并书写反应方程式。接下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交流讨论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并据此判断氯气的氧化性较强。如此一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课外实践,发挥学生内在潜能
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性更强,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课堂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主阵地,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探究式学习的升华。
在学习完《铁及其化合物》这节后,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疑問,比如哪些食物中含铁比较丰富,人体中的铁有哪些作用,市面上不同的补铁产品的成分和功能有哪些不同等等。于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研究课题,继而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继而展开研究调查,最后出具实验报告、小论文以及市场调查表等。如此,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又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探究式学习现已成为新课标下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教师应加强对探究式学习的运用,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使化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享受欢愉、体验成功、提升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丽娜,吴英迪,崔雪梅.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03):90-91.
[2]满德日花.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培训,2015(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