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仕洪
摘 要:在高中历史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给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难度。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培养良好的素质。本文针对家国情怀教育进行研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内容较繁琐,知识点之间缺乏连接性,这一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大的困难。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一些高素质人才,现代社会也不再需要“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而是需要那些心系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落实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科技现代化人才。
一、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中的意义体现
家国情怀教育提高学生们的见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同学对于历史文化事件的认知,能够促进学生的荣誉感与文化自豪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拥有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使命感,为自己身处在一个伟大的国家而自豪。对于学生了解到基本国情,可以让他们努力为实现国家的更美好去努力去奋斗。首先,关于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的加入,可以高效地让学生对国家的历史去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认知。其次,正确的历史教育更是对我国历史文献的基本尊重,我国文化的软实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1]。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了解比较少,进行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更爱自己的祖国,去尽心尽力地去为国家的历史事业去努力奋斗,去拼搏,去奋斗。家国情怀讲的就是自己的国,自己的家。我们努力地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有更好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拥有一个如此好的国家去自豪,去努力奋斗,以便报效国家。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中的问题设置
(一)合理的设置问题。良好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去学习,有趣的问题同样也会给那种成绩不是特别优异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积极性。选对方法,事半功倍。对于那些比较枯燥的问题,我们可以以一种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去表述,那些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也就会更好的接受。高中历史往往都是枯燥的没有顺序的,因此会给历史教学问题带来很大的难度,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为之去努力钻研,一定会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目前的教学工作由于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往往比较乏味和枯燥,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所以取得的成绩往往也不是很可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老师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培养学生对于一个学科的兴趣比教学更有难度,所以我们要花心思去了解历史问题如何生动的展现。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历史学习,更好地去接受自己的老师。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融洽了,老师的教学工作必将会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去选择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换位思考去了解学生的想法,设身处地的去为学生着想。首先,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前准备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之上进行展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比如,实际教学阶段,结合章节内容播放适当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过往的历史照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历史教育,通过老师热情而又激烈的讲述,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使得家国情怀渗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讨论,学生自由结合进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当然也能更好地去讨论所讲的历史题材,了解到国家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
(三)开展必要的课外实践。随着新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的眼光不再拘泥与学校、教师,他们也向往外面的世界。进行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解决地学生在学校里疲惫的日常,一方面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良好的课外实践也需要教师的认真对待,教师及时地了解时事政治,去给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让学生不在拘泥于学校、教室、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发现了解到的知识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慢慢地也发现离老师不再遥远,慢慢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校里面和在学校外面往往是大不相同的,学校外面的孩子不再对学习充满厌恶,对外面的世界越发的感兴趣。因此开展必要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心情变得更好,变得越来越爱历史这门学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情怀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素质,同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們应该更加地努力为学生着想,努力地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培养更好的素质,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巧高.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战争史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
[2]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李铭.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历史教学策略[J].北京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