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华
食臭的由来,大抵与地区、气温、湿度有关。里运河向东、下河一带的小城东台,西乡水网密布,东乡濒海临风,春夏之交尤其是在梅雨季,食物极不易保存。久而久之,先民们慢慢摸索出门道,化腐朽为神奇,臭咸菜、臭苋菜、臭豆腐、臭鸭蛋、臭蟹渣……小城人喜食臭者越来越多,并将其称为“臭臭香”。
虾油,是臭味食物中的一味神作。虾油并不金贵,但制作颇为講究。与苏州的虾籽酱油不同,东台虾油的制作多选用海麻虾。清明前后,捕东乡弶港沿海出产的海麻虾,加盐腌制,入缸后上覆纱布放置天井,经初伏、夏伏、秋伏三个时节日晒、夜露、发酵、渗出,再滤渣、熬煮,方能得一口目视透亮、嗅之略臭、尝之咸鲜的好油。
虾油滋味独到,辨识度高,虽常当配角,但绝对是刷足存在感的那一种美食。东台的寻常百姓家,烧苏州青、百合头青菜时只要添两勺虾油,味蕾瞬间就能炸开,食欲为之一振。虾油干拌面、虾油馄饨也是不逊于鱼汤面的东台土著首选。
我一同事家住北关桥下景范小区,附近小吃店、商铺众多,生活气息浓郁。长期的市井生活熏陶,养成了同事对美食高超的鉴赏力。他的早餐经常是顺拐进徐奶奶虾油干拌面店解决。对于那碗拍了蒜瓣、撒了小胡椒粉、裹满虾油的干拌面,他百吃不厌,并且评价也颇为精到,就三个字:咸、鲜、香。
臭干儿是东台人心尖儿上的又一嗜好。但是东台臭干儿之所以名动周边县市,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虾油的成全。
臭干儿出身并不高贵,早年发迹于市井,亦属平民食品一流,其真身就是豆腐干。在东台,人们并不称呼臭干儿为臭豆腐干,一是嫌名儿太长,念起来费劲,二是连名带姓,显得生疏,不如干脆起个乳名,唤作“臭干儿”。白坯本味的豆腐干自然就叫“香干儿”。
豆腐干的制作并不复杂,直接以豆腐压制而成,臭干儿只是多了一道工序——浸臭卤。干儿好制,但真正要做好,也需费点细心思、慢功夫。有老师傅说:“制干儿的豆子最好是东台西溪以西的黄豆。干儿要切得厚薄适中,太厚,煎不透,不入味;太薄,油一煎,只剩两层皮,不滋润。此外,臭卤也非常重要,除了要配齐当归、杏仁、桂皮、小茴、桔梗等十多味中药材,还要以磕破的鲜鸭蛋作引子,假以时日慢慢发酵。”
豆制品味寡淡,臭干儿、香干儿又是市井小吃,虽然有虾油的加持,但离了滚油的助攻,总缺那么一点儿油润与烟火气。东台俗语“牛屎巴子下油锅一煎,也喷喷香”,正是形容豆干儿油煎的妙用。
街头臭干儿、香干儿有不同的吃法。臭干儿下滚油煎至蓬松鼓胀后捞起,即刻用剪刀剪成斜角,浇上虾油,放蒜泥、辣椒酱,撒香菜末,直接拌食。香干儿则是滚油煎过后,整块下锅,没入放了桂皮、八角、虾皮等的高汤,放在蜂窝煤炉上文火慢煮,直至绵柔酥软,食时再搁辣椒酱,撒香菜末,浇虾油提味增鲜。由于连汤夹水,故而香干儿又名“汤干儿”。
一年四季,东台街头巷尾都有臭干摊儿。当地人固执地偏好臭臭香这一口,馋了、累了、饿了,都要停下脚步,花十来元吃个尽兴。天气凉了,还可以按个人喜好酌情加点辣椒,满足了食欲,也温暖了身体。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