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

2020-11-23 01:52叶七笑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阅读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从小学时期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该项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都处于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133-02

【本文著录格式】叶七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J].课外语文,2020,19(30):133-134.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必备的技能之一,是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职责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新课标教学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标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遵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的锻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细致地感受、理解、评价文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去对文章进行剖析,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形式。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如何阅读和分析文章影响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强,对今后语文的学习和对其他事物的审美来说,都是一个较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讲解基础文章时,可以提供其他相关课外文章给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种类丰富,不同文章有不同的写法,让学生去了解别人是如何进行人物、人物情感等方面的描写的。长此以往,不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的阅读方法也得到丰富,对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爱国主义、逻辑思维能力各方面的培养,导致教师过于看重教学目标,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思想方面的缺失。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切实可行,不符合实际,阅读教学的工作很难顺利开展,教师的教学工作没能达到预期。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存在对教材内容不理解,对知识难点存在疑问的现象。如果教师一贯遵守已设定的教学目标,那么阅读教学的效果只会收效甚微,导致语文教学整体都无法满足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虽说现在一直在拒绝应试教育,但不可避免,很多教师依然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依旧在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简单地教给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方法,教给学生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去自主阅读的兴趣,长久来看,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都将被影响。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教学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特征,设置科学目标是必要的。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限,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理解阅读内容。教师的引导涉及目标引导和方法引导,只有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学习、引导阅读,才能促进学生文字功底的提升和积极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加强积极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其他学生,采用差异化教育引导模式,针对学生特征实施阅读教学。针对低年级以兴趣引导为主要模式,针对高年级,可以加强对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和教材相对应,还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顺利开展对小学生阅读方面的教育工作。想要切实发展阅读兴趣,引入三种模式能发挥效果,包括课外阅读、结合生活情境讲解、故事呈现模式。利用小学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利用故事引入阅读主题或者内容,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完成任务。故事搭配课文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属于科学教育模式。课堂中,结合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热点,根据制定好的阅读目标,引入情境内容,不仅降低了理解难度,还加深了印象。对于《要下雨了》的讲解,首先呈现“鱼出水面,燕子低飞”方面的自然现象,主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学生借助生动展示,认识到下雨前动物是有所行动的。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公鸡》知识,公鸡栩栩如生的形象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激起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另外,课外阅读活动也不可缺少,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好,加深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语文老师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开展相关讨论,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生活和小女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之后,写一篇读后感。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点评。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还养成了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阅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教师应该适时为学生推荐课外优秀篇目,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的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泛读、默读、朗读与速读,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阅读方式,有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导致其阅读经历不够丰富,思维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教给学生抽象的阅读方法,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共同探索阅读,让学生去掌握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师生情》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的阅读思路得到启发,在今后阅读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阅读其他文章时,也能想起来联系上下文阅读。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很有帮助,并且,学生乐于主动进行阅读,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培养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真正阅读的主体还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有阅读意识,首先要有阅读习惯,教师在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鼓励学生自己去挑选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一般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教師在指导学生挑选图书时,可以根据对学生兴趣的了解,给学生一些意见,这样,保证学生能够坚持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可以推荐《草房子》《一年级的小豌豆》等等,这些书籍都比较适合学生阅读,情节也比较有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该文章的景色描写具有特色,需要学生进行全文的背诵,这时,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就可以做出指导。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解课文,文章题目、作者、景物等,让学生逐一进行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写下来。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理解,接下来,让学生熟读课文,学生对文章更加熟悉,背诵起来也就不难了。

四、总结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给予科学的引导。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要认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意识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文章。

参考文献

[1]杨国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0(12).

[2]黄少琴.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3).

[3]汪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8).

[4]魏春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5]欧淑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