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解我国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复产复工状况,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主要利用访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对十三家样本企业展开调研。本次调研围绕着复工企业经营成本、企业营收状况、人员防疫工作、企业经营信心等方面展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归纳我国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复产复工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复工复产;后疫情时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一、实践背景
1.疫情对我国短期经济形势造成重大冲击
经2020年4月17日的核算,我国GDP一季度同比下降6.8%,为206,504亿元,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首次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2%为10186亿元,第二产业下降9.6%为73638亿元,第三产业下降5.2%为122680亿元。
2.企业复产复工有序展开
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2020年5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0%,全部工业复工率逼近100%。在取得复产复工重大胜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过疫情的冲击和短期经济环境的震荡,企业复工复产仍会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也将迎来新的转变。这些仍值得人们调研走访。
二、实践目的及意义
1.总结复工复产现状,梳理复产复工影响因素
本次实践将采用“互联网+实践”的方式对全国复产复工形势和十三家样本企业(八家餐饮企业,五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实践结果能够归纳出当前企业复产复工的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企业复产复工的状况。
2.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实践的过程能够发现目前企业复工复产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践团队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并结合自身所学,针对所存在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为纾解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提供一定助力。
3.在实践中磨砺学生能力
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本次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的社会调研能够给参与实践的学生探访企业一线、记录企业复工复产的机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
实践人员首先在互联网上查找目前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企业复产复工的各项政策,同时收集复产复工的相关数据,形成对复产复工的总体性认识。实践人员也查阅复产复工相关的学术论文,并结合自身的管理学学科背景,进一步提高对复产复工的学术性认识,保障后续调研和撰写报告的严谨性、科学性。
2.实地观察法
实践人员在2020年8月初开始在各自家乡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人员重点关注企业防疫措施(是否进行岗前体温测量和检查健康码、是否减少人员集聚、是否备齐防疫物资等)的落实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恢复情况等,尽可能保障调研的客观性。
3.访问调查法
实践人员在各自调研的企业采访企业的管理人员,了解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因素、经营状况(企业营收、经营成本、上下游企业协作、政策变化、用工问题)、现阶段复工复产如何处理好后疫情时期的人员防控工作、迫切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等,从而总结出我国目前企业复产复工的现状。
四、复工复产现状及原因分析
1.企业经营成本
(1)调研结果
根据调查的十三家制造业企业和餐饮企业的结果,这些样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在疫情前期有过较大幅度的上升,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的提升尤为明显。而企业目前的经营成本总体略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也呈现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
(2)原因分析
①样本企业经营成本在疫情前期大幅上升的原因分析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三点:首先是疫情期间上游企业尚未完全复工,企业协同和供应链条存在问题,直接造成原材料购买价格和交易成本的提高;第二点是疫情期间交通不畅,使得物流成本大幅增加;第三点在于疫情期间人员返岗情况不太乐观,出现“用工难”现象,导致企业用人成本提升。这三个因素在疫情期间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冲击,加剧企业生存压力。
②样本企业经营成本逐渐恢复正常的原因分析
二月中旬以后全国逐步扩大企业复产复工规模,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文件,极大地纾解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难题。同时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国民经济秩序的正常化,为企业营造较为良好的经营环境。凭借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企业的经营成本同疫情期间相比大幅下降,但总体上依旧略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③现样本企业经营成本总体略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的原因分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常态化防疫投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两方面。
常态化防疫投入方面:企业需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推进防疫工作,除去在购买防護物资(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的投入外,减少人员聚集和分散办公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饱和度。
原材料价格上涨方面:虽然原材料价格与疫情期间相比有所回落,但依旧未恢复同日正常水平,这主要源于部分上游企业的倒闭和库存过期造成的市场供应减少。
2.企业营收
(1)调研结果
餐饮业营收受到的影响明显高于制造业企业。其中所调研的八家餐饮业企业中,有七家在疫情期间的损失超过全年营收的15%。样本企业在复工数月后,营收已经有较大的恢复,但仍未完全恢复至往日同期水平。
(2)原因分析
①样本企业在疫情期间营收大幅下降的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在于餐饮企业在疫情最严重时期(1月底-2月)按政府部门要求关门歇业,导致这期间餐饮企业几乎丧失收入来源,而这段时期又恰逢春节这个餐饮业的旺季,所以餐饮企业复工前的损失较大。
制造业企业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春节期间本就为生产和销售的淡季,因此受停工影响的经济损失相较于餐饮企业而言更小,但由于国内经济活力和市场的需求的下降,也影响到了样本企业的订单量。
②样本企业营收下降的原因分析
餐饮业企业的营收恢复情况明显不如制造业企业,主要原因在于餐饮企业会面临更大的防疫压力,因此需控制就餐人数和重新布置堂食场地,制约企业经营饱和度,直接会影响企业营收。
制造业企业营收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造成市场萎缩。另外国外疫情蔓延,国际订单的减少,也影响部分有着跨国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的营收。
3.政府政策
政府是促进本次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推动力,如今全国多省市复工复产率接近百分之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1)现有政策分析
在1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组织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各级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各类刺激经济复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月-4月期间,中央层面已出台254份政策,除我国港、澳、台等地区外,全国31个省市已经推出的地方性政策多达1088份。这些政策主要围绕在税费减免、融资贷款、招工用工、供需对接、办事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企业帮扶,有力拉动企业复产复工的进程。
(2)政策施行的问题分析
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目前政策施行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主要集中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政策力度不足
样本企业大多反映已出台的关于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用人保障、减免社保公积金等政策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与企业实际面临的困难相比,力度仍存在不足。如一家四川省的样本企业反映,四川省按照政策失业保险金可减免百分之五十,但失业保险金只占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二,对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没有实际帮助,希望进一步减免所得税和提供现金支持。
②政策申请审批难
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是拉低企业获得感的顽疾。本次调查反映较为多的问题是申请享受政策的手续过于繁琐,南京市一家样本企业反映,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中小企业很难短期内准备齐全,同时管理部门要求填写的企业复工申请表,要求非常细碎、繁多。
4.人员防疫
据调查,样本企业都落实上班戴口罩和每日岗前测温的防疫措施,有部分企业还推行减少人员聚集、每日健康打卡、定期消毒、分批就餐等措施,而且不同的企业也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更多样的防疫方法。如所调研的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餐饮企业,为防范疫情而将堂食区的各个餐位用幕布隔开,并将每桌人数控制在八人以下。所调研企业也都配齐常规的防疫物资(口罩、手套、消毒水等),能够满足日常的物资消耗。在我国绝大多数低风险地区,这样的人员防疫措施已经能够较好地保护人员健康,减少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
这种情况得益于我国各界对疫情防疫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群众心中已经形成对疫情严防严控的意识,并且样本企业的上级负责部门也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复工企业落实防疫措施的主体作用。两者相互结合,才出现基层复工企业普遍重视人员防疫,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的局面。
5.企业信心
(1)调查结果
可以通过调研结果看出,一半以上(八家)的样本企业对今年的企业经营状况呈消极看法,只有不到40%(五家)的样本企业对今年企业的经营状况呈较为乐观和谨慎乐观。
企业的经营信心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虽然我国目前的疫情状况已经做到了有效控制,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复工复产,社会经济秩序也在不断恢复,但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存在信心不足的现象,这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
(2)原因分析
通过实践总结,大部分样本企业呈消极看法的原因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上文提到的第一季度营收的较大幅度下降,并且复工后的企业营收未完全恢复到往日的同期水平。另一方面在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缩小,而已经提高的物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防疫成本等短期内也难以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
这里需要指出,企业面临危机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本次疫情不会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疫情带来的短期震荡终会消退,企业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发掘新需求和未来的发展上,重新树立企业经营信心。
五、对策及建议
1.政府层面
政府在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挥着统筹、指导的重要作用,政策的制定出台始终影响着复工复产的全部过程,企业作为复工复产的主体,是政策的落实者,更是复工复产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1)落实管理职能,做好企业防疫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应该对所管辖范围内的企业复工生产工作、疫情防控工作负属地监督责任,應该确保将管辖范围内所有企业的复工生产纳入监督范围,不遗漏任何一家企业,并设置制度化的企业人员防疫工作的抽查机制,确保复工企业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
(2)增强政府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政企服务获得感
针对企业申请享受政府政策的流程复杂,而影响企业获得感的问题,政府应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减少审批流程,提高复工复产服务的便利度。此外,政府在复工复产中还应该主动作为,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精准施策,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清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做好跟踪服务,全力以赴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的重点、痛点问题。
(3)继续加大尤其是减税降费的政策力度
出台政策推进减税降费,是在新冠疫情形成新的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减少企业经营压力和经营成本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围绕“助力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府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已经阶段性的减免企业增值税,大大降低企业经营负担压力。但仍有一些样本企业认为当前的其他税费太重,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减税降费的福利。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规模和其他原因,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享受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达到的减税降费效果也有所区别,这方面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
(4)建立健全企业复工复产诉求响应机制
依托互联网搭建起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向上反映所遇问题的平台,强化政府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实时回应和处理企业在复产后存在的难题。同时政府还应帮助企業进行信用恢复,减少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契约未履行、企业合作单方面终止、企业订单未交付等失信行为对企业的影响。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经营,针对这些不可抗力免责的问题,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法律的服务指导。
2.企业层面
(1)探索“互联网+”经营模式
对于以线下销售经营渠道为主的企业来说,探索“互联网+”经营模式,是在复工复产进程中能够有效拓宽销售渠道促进营业增长的手段之一。“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意味着传统行业与企业的创新,发现全新的盈利来源,开通线上经营渠道,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承接项目、提供服务等等,不仅能帮助企业顺利进行复工复产,同时对企业本身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形成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协同化、智能化的生态运营模式,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支撑企业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依托互联网,某些企业因疫情而积累滞销的产品也可以及时销售清理库存,转化为可周转的资金帮助企业度过寒冬期。
(2)坚持防疫要求
推动复工复产,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松懈。相反,随着人流量的增大和人口流动性增强,企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更不容降低。企业的防疫工作不应该止于文件和口号,而是落实到复工复产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企业除应该备齐基本的防疫物资和施行有效的防疫措施外,还应该积极向员工宣传新冠疫情的相关知识,增加员工对病毒传播途径、患病症状的认识,从各方面入手落实地方政府对防疫工作提出的要求。
(3)强化企业互助意识
疫情后的经济环境必定会存在一定的调整期,而企业的经营也会滋生出新的问题。除政府的政策帮扶外,还需要企业强化互助意识,共克时艰。企业可通过政府搭建的互助联盟等平台或其他企业间信息的流通渠道,加强与上、下游全产业链和兄弟企业间的联系,在信息、渠道、人员、原材料等诸多方面谋求合作空间,并减少恶意竞争和资源浪费,携手渡过疫情后经济下行的这段时期。
参考文献:
[1]马琬清.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34-37.
[2]廖燕珠.政策精准性视角下复工复产政策文本研究——基于深圳市115份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0,(4):33-40.
作者简介:吴世林(1999-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