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20-11-23 07:31赵小红
黑河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与策略人际关系学生发展

赵小红

[摘 要]中学生要学会与人正确交往的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与人之间正确的交往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单归纳和整理。

[关键词]学生发展;人际关系;问题与策略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但并未真正成熟的时期,急需要得到父母、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认可,有着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在这种快速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中学生要学会与人正确交往的方式,作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注重培养中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

一、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交往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和谐的亲子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是其能否全面良好发育的情感基础。社会人际关系在随着经济发展发生变化,现今独生子女占比逐渐增多,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溺爱是十分常见的,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尽其所能尽量满足。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中多会体现出易怒、焦躁、自傲、自卑等特点,不善与人交流,无法体谅他人感受,面对矛盾易用暴力对待。

青春期的不安分,体现自我价值的冲动,不同程度的叛逆,是这个阶段所有学生的共性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异性,但是,中国传统教育思维根深蒂固,以及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一样都是懵懵懂懂,使很多孩子的这种渴望都处在一种被抑制和自我压抑的状态,无法正确处理同学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一部分教师的错误认识也是促成中学生人际关系混沌的原因之一,素质教育在这些同行眼中成了必要的口号,在工作中一味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习成绩,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出现的与学习不相关的各种行为,不予分辨,一律制止,而这种观点往往还会得到部分家长的支持,这样,孩子的那些小期许、小创意,就会被抹杀掉了,被抹杀的还有其成长为完善人格的时机。

其实,学生也好,家长也好,教师也好,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都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危机,也是家长和教师的人际交往危机。家长和教师应真正重视起孩子的情商培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努力培养现今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型人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素质教育是主体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在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发展不成熟

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喜欢独立、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在家长、教师和同学面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他们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实践经验较少,往往在头脑中塑造一个完美的理想化的模型,然后再依照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交往的对象,一旦现实中的交往对象与理想化的模型不符就会产生交往困惑。

中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容易以偏概全,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无法从他人的角度客观看待问题,往往因为同学间一句玩笑话而闹翻,有时甚至大打出手,以伤害对方身体或自己的身体来进行发泄,无法找到正确合理的疏解通道。

2.心理发展不成熟

中学生的情感丰富,但也变化极快,喜形于色。中学生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有时手足无措,甚至语无伦次,在公共场合下甚至表现出害羞的状态,这些都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有关。

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往往还会表现出自卑与自傲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特征。自卑,完全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似乎觉得所有人都比自己强,经常感到不安,自己交往的空间范围很小。自傲,过于放大自己的优点,盛气凌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很容易轻视别人,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无论是自卑也好,自傲也罢,都会在人际交往中给自己造成困惑,极易与人不合群,影响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3.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定性,他们愿意寻找兴趣相投的朋友交流,在实际生活中,朋友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学生社会经验较少,生活经历比较单一,有时即使是想关心帮助别人,但却不知道从何做起。虽然交友的意愿很强烈,但苦于没有机会,长此以往,阻碍交友顺利进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现代中学生所接触的社会多元化、复杂化。随着中学生接触的东西增多,自己又缺乏社会经验,有时无法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极有可能出现交友不当的现象,容易让中学生受到不良的欺骗与伤害,交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促進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

1.利用新型社交方式促进良好和谐人际关系

微信、QQ等手机App已经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与学生有关的班级群、年级群,还有班级的家长群,这些都是促进中学生完善和谐人际关系的有利工具,能充分发挥影响力。既可以通过微信群影响学生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影响家长的行为帮助学生。尤其是各个班级群,不仅拉近了各个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及家长,都可以对学校班级情况互相交流讨论,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能够及时得到沟通。讨论多了,同学、教师及家长间的理解也就多了,关系自然渐进融洽和谐,还可以分享一些能够帮助孩子们成长、增进孩子们之间友情的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朋友圈是个适合鼓励与表扬的渠道,性格相对内敛的一些同学,就很适合通过朋友圈的一些互动进行影响,可以对某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的突出表现,用这种激励孩子的方式进行交流,可能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在朋友圈高调提出表扬,在朋友圈下面和同学互动自然会对孩子间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新的社交方式不应成为教职人员的负担,更应该成为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进而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中学生课程内容多,作业繁重,仅有的课余时间也多数被课外辅导所代替,很少有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也阻碍了他们与更多的人接触。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一些竞赛讨论类的活动,甚至尝试一些非学习内容的课题,让大家来讨论,使同学间看到彼此生活中的另一面。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占有多数,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平日生活里少了一些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在家长的溺爱下 ,学生们通常不懂得与人分享,做事情也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在人际交往中也从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也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设置一些挫折情境,让学生体会遭受挫折的滋味,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交流,逐渐成长。

3.加强个性修养,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个人的良好品质占据重要位置。良好的个性品质应该具有正直豁达的个性、宽宏大量的胸怀、谦虚热情的人格。而心胸狭隘、虚伪多疑,是不可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在人际交往中也不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的是能力,更是一门与人相处的艺术。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不断锻炼才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应特别注重中学生素质能力的形成。希望所有的学生能够具有健康、快乐、积极、勇敢、宽容的优秀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一定的技巧,并能够使自己更加成熟,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潘敏.提高个人修养,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J].读与写杂志,2010,(07).

[2]赵璠.浅谈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N].天津教育报,2009.

[3] 骆伯巍.心理障碍对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

[4]王保学, 史安琴. 浅议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及引导[J].平原大学学报, 2001,(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问题与策略人际关系学生发展
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问题与策略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