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荷
[摘 要] 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寝室氛围,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是全社会、各高校、众多师生的共同愿望。本文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结合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要求,通过构建全员助力、全程跟踪、全方位教育的三全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三全育人;寝室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52-03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作为公众眼中的“小社会”,如何维护校园和谐,保证校园治安稳定成为每一所高校都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问题是学生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之一,而针对寝室关系的调查显示,仅有43%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相关研究表明,室友之间相处融洽、关系和谐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学习态度也更积极;但若彼此相处中充斥着矛盾、摩擦,这种不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状态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近来因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到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因此,探究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构建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是亟待探讨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
随着教育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但社会工作岗位的数量相对固定,人员需求有限,这种供给的不平衡性加剧了社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加之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利己主义、功利化取向等冲击着社会主流思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校层面
当前的高校教育已从仅仅重视专业文化知识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但在提升人际交往知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方面还缺少相应的课程,相关教育和引导举措还有待加强。倡导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使得部分学生过于崇尚个性和自由,缺少了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往往更容易引发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此外,我国高校对于学生寝室尚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对于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力度欠缺。
(三)家庭层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家长自身就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与家人朋友关系紧张,这种不和谐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还有些家长将子女视为掌中宝,从小到大过于宠溺,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必要的人际交往指导。
(四)个体层面
从长期来看,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以及从小成长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每个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而他们又需要在一个不超过20平方米的寝室内共同生活,从陌生到熟悉,这个过程需要他们不断地去磨合、去调整,去理解他人与自己的差异并予以包容。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加之独生子女相对自私自利,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状态极易导致寝室人际关系问题。
二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是在整合当前教育资源和载体的基础上,从更加长远的视角建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格局、体系和标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令人担忧,而造成關系紧张的原因又相对复杂且繁多,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同辈群体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借助三全育人的理念,通过以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为首的社会人员,以辅导员、专业教师、后勤服务人员为代表的学校教职工,以父母亲为主的家庭成员,以优秀学生为代表的同辈群体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员育人;通过对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这四年的时间做好精心安排,实现全程育人;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如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等,实现全方位育人。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贯穿始终的方式,预防、应对和消除寝室人际问题,构建寝室人际关系教育的三全模式(图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 应对措施之三全模式的建构
(一)全员助力,四位一体
全员助力指的是社会、学校、家庭和朋辈群体共同参与到解决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建设和谐寝室氛围的过程中,形成“四位一体”的助力机制,如图2所示。
1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舆论宣传。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公民个人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社会各界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的头脑,营造友爱、和谐的社会风气,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树立社会典范。以社会各领域知名人士、各校优秀校友的成功事迹为基础,挖掘其中涉及因个人思想品德高尚、交往品质优秀而受益的典型事件,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指引,促使其重视人际关系问题。
2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学校具备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责任。从教育层面而言,应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聘请专业教师传授人际关系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同时,以各科目任课教师为依托,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命观教育。从管理层面而言,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寝室管理力度,明确寝室纪律,借助寝室长、辅导员的力量,指导学生根据所处寝室实际情况共同商定寝室规章,明确寝室在内部卫生、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良好的寝室文化。
辅导员肩负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辅导员的主职主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谈心谈话、深入学生寝室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会“放手”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随着高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辅导员岗位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增强,除了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外,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时也可适当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如借鉴家庭治疗的理念开展寝室内部矛盾调解,使用CBT的方法帮助学生重新认知寝室成员间的问题,灵活运用首因效应、跷跷板效应等心理学现象构建和谐友爱的寝室氛围等。
3 强化家长责任意识
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高傲、冷漠,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加之独生子女的特点,适应能力较差,独立生活的能力欠缺。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都映射到对大学寝室生活和人际相处问题之中。因此,需要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学校与家庭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赖,构建二位一体的教育联合体。首先,学校可以邀请家长走进寝室、走进课堂,近距离感受、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环境和与人相处的状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指导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学校走进家庭、走近家长,通过生源地家长会、单一学生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与特點,制定专门化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寝室人际问题;再次,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反馈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减少危机事件的产生。
研究发现,家庭氛围融洽、父母教养方式恰当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安全感,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且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寝室人际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构建良好的寝室氛围,需要发挥父母的导引作用。一方面,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向子女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给其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和交往技巧,在孩子遇到问题、犯错误时及时教导,帮助改正;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小到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价值观、恰当的待人接物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正所谓“己身正不令虽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
4 发挥朋辈支持作用
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源于寝室内部,要想获得理想化的解决结果,必然也要回归到寝室本身,而寝室长的作用可谓十分重要,必须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寝室长应由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在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中心总章程的框架下制定寝室长的具体工作职责,同时建立完善的汇报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以保证管理规范、运行有效。寝室长人选的确定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结合他人评价和面试情况予以最终确定。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定期组织岗位技能培训,使寝室长了解岗位职责,提升自我心理品质,掌握必要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应对技巧和一定的处理寝室内部突发事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服务中心要求的每学期必须组织三次以上的寝室全员参与的集体任务为依托,在全员共同学习、实践或活动的过程中,化解寝室矛盾,构建和谐的寝室氛围。
(二)全程跟踪,从始至终
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在从大一到大四的过程中逐渐蜕变,成长为一个“社会人”,不同年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所不同,影响其寝室人际关系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应该贯穿从学生进校门到毕业的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前所处年级段影响他们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开展指导、教育工作,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并做好跟踪、反馈。
大一:学会适应。此年级段的关键词是适应,主要任务是帮助新生逐渐适应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舍友以及适应自我角色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开展人际交往,理解同学、舍友、朋友对于自身的意义和区别,引导学生适应集体生活,遵循平等、尊重、真诚和信用的交往原则,学会与寝室成员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和相处模式。
大二:学会相处。该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冲突和挫折情境,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寻找恰当的方式宣泄、疏导自身的负面情绪,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体察寝室内其他成员的情绪状态,采用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与舍友和平相处,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寝室氛围。
大三:学会选择。进入该年级段的学生开始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毕业去向,因此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指导学生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舍友、朋友,坚持团结互助和利益互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包容,学会如何在不同的作息规律中共处,处理彼此之间的差异,实现彼此的目标。
大四:学会离别。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随着毕业的来临,每个人都在为顺利毕业、离开校园做着最后的忙碌,而与舍友相处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此年级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分配与舍友相处的时间,指导学生根据寝室实际情况做好寝室成员未来的规划和畅想,引导学生在最后的时光里相互支持,做好离别情绪的处理和断舍离状态的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