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摘 要] 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院系文化作为培育土壤;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院系文化汇成精神之源。本文主要对院系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作用进行阐述,并简要提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院系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从文化作用力的角度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双一流”;院系文化;涵义;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0-0012-03
一 “双一流”建设方案與高校文化建设任务
建设优质的高校文化,培养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是大学的永恒追求。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扎根于优质的高校文化土壤之中。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革、合并、重组,许多综合性大学最终实行的是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因此,院系是大学实际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层实体组织,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直接场所。[1]随着高校管理重心不断下移至二级院系,院系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它不仅彰显着院系的专业特色和师生的精神风貌,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系统成效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2015年8月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层面推动大学发展的“顶层设计”,[2]其实施意味着我国高校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管理者带来新任务。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使高校发展的内涵发生转变,即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要协同建设,大学是学科的载体,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因此,各学科所依托的直接组织——院系,就成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主力单元。另一方面,“双一流”建设使高校发展的动力发生转变,即高校的发展要依靠综合改革来推动,也就是说,要以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内涵发展为追求,统筹考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成果转化、文化创新等要素。其中,正如《总体方案》所指出的,“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3]也成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新任务之一。也就是说,高校的文化建设,将在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院系是体现高校内涵、实现高校任务、反映高校本质的基本单位,因此,院系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载体,[4]高校文化建设需要依靠院系文化来支撑、引领并发挥协同效应。因此,可以认为,院系文化建设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院系文化作为培育土壤;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院系文化汇成精神之源。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高校发展和竞争主要体现为以院系为单位的学科发展和竞争。因此,重视院系文化对学科发展及院系工作所起的作用,发挥文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强大力量,将能为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新的有益的思路。
二 院系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双一流”建设的作用
(一)院系文化的内涵
院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组织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更具体地讲,它是大学文化的亚文化。在理解院系文化的时候,需要区分其与“学科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关系。
“学校文化”的定义众多,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我们可以基于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界定,总结有关学校文化的基本认识,即: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所创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其塑造具有长期性,其形成需立足于实践,其内涵是外显的物质、行为及内在理念的有机复合,其核心为学校精神。院系文化的本质内涵与此同理。
此外,由于院系是基于“学科”或“学科群”组建的组织,专门负责该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等任务,因此在界定院系文化时,有必要理解“学科文化”和“专业文化”。“学科文化”是指由历代学者在建设该学科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科理论体系以及有关的方法、概念、定律、思想等,突出学术性和规范性。“专业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规范的总和”,突出特殊的职业性和可塑性。[5]学科文化和专业文化均是院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院系文化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也为院系文化的区分提供独特的依据。
综合院系文化的所属范畴、创造主体、形成过程和学术特征等要素,本文认为,可对院系文化的内涵做如下界定:院系文化是院系师生在长期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一种院系特有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孕育着不同院系在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层面的特征,彰显着特定学科群的学术精神、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是院系特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院系文化对“双一流”建设的作用
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院系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 院系文化的教育作用
院系文化的教育作用,为“双一流”建设提供“营养力”。院系文化的教育功能体现在:首先,院系文化以学科文化为核心,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使院系师生以专业教学和科研为己任,汲取专业知识,促进学术发展;其次,在建设院系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师德风尚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能使院系师生塑造优良人格品质;第三,通过院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能使师生不断选择、内化院系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实现内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 院系文化的凝聚作用
院系文化的凝聚作用,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向心力”。高校和其他教育组织一样,具有“松散结合”的组织结构特征,即组织的子系统以及它们从事的活动相互关联,然而却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6]在各类综合性大学当中,尤其对各个新组建的、发展历史较短的新院系而言,师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及活动的离散状态更加突出。此时,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安德鲁·T·马斯兰德(Masland)所言,“组织文化是整合组织的重要力量,它在维持组织稳定、帮助其渡过难关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7]院系文化,尤其是处在院系文化核心层面的院系精神文化更是具有极强的内聚力,能够把院系师生员工团结到院系办学目标所指向的轨道中来,并与高校场域内不同院系文化产生协同效应,把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到“双一流”目标所指向的轨道中去。
3 院系文化的规范作用
院系文化的规范作用,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保障力”。一方面,院系文化中的价值观、习俗等隐性规范,能够通过塑造舆论环境、文化氛围,形成诸如“同伴压力”等人际间的作用力,对院系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约束作用,保证院系师生朝着“双一流”的目标愿景和价值追求所期待的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一般来讲,只有那些能够反映组织成员意愿的规章制度,才让组织成员自愿遵守。而院系制度文化,作为院系文化的内容之一,形成于院系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是经院系师生员工在长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而且经实践检验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因此,可以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保障。
4 院系文化的激励作用
院系文化的激励作用,能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推动力”。有学者研究证明,学校文化认同对学校效能具有显著影响效应。[8]良好的院系文化,反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不仅能够利用办学目标与学术精神来激励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通过强化师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使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或学,不断创造新的成就。因此,优质的院系文化能够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此外,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具备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每个成员的进步得到赞赏,做出的贡献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如此一来,得到激励的院系师生会为集体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懈努力,从而推动“双一流”建设更好的发展。
5 院系文化的品牌效应
院系文化的品牌效应,能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来讲,学校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工具性价值,例如,能为学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等等。实践证明,一个有特色、有影响的院系,可以扩大一所大学的影响,乃至成为大学的一面旗帜。例如,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的工程系。诚然,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院系文化的发展,有助于一流学科品牌、一流院系品牌,甚至高校一流教育品牌的打造,为高校汇集教育资源、融合办学力量,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院系文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高校文化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高校的二级院系也努力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各类专业竞赛、院(系)史宣传、校友活动、院系文化产品设计与生产等文化类活动蓬勃发展。然而,大部分院系文化建设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彰显院系精神和学科思维,没有融入院系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和专业道德观并使师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群体气质。因此,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要进一步建设优质的院系文化并发挥其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思考和行动。
(一)与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吸收大学精神实质
院系文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不仅应该指向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也应体现出院系的底蕴和气质。因此,院系文化建设的方向,应同时兼顾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以及高校创办至今沉淀下来大学精神。
一方面,“双一流”建设目标,为院系文化建设引航。组织文化建设,其本身并非目标而是手段,即促进组织成员达成组织共同目标的一种手段。院系文化建设,其目的并不在于文化本身,而是要通过院系文化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实现文化育人、组织发展的目的。按照这种思路,将“双一流”建设目标作为院系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有利于营造适合高校及其院系的发展现状、战略规划、愿景追求的优质组织文化,让院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大学精神为院系文化提供扎根的“沃土”,也为高校内部不同院系提供文化层面的“粘合剂”。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大学精神都成为滋养高校师生精神文明的沃土。例如,哈佛大学倡导“崇是求真”,引领师生不懈追求真理;北京大学崇尚“兼容并蓄”,倡导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中山大学推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重视师生的学术态度和治学方式……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内部人、事、物发展所扎根的精神沃土,因此院系文化也当与大学精神具有同根同源的特性。此外,由于一所高校内不同院系的专业特点及其相应的文化性格具有差异性,因此,要使得各院系的文化能够形成协同效应,也需要大学精神这种能够彰显高校内部文化共性的“粘合剂”来加强不同院系文化之间的联系。
(二)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标的,打造学科特色及核心竞争力
沒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高校。而没有一流的院系文化,无法孕育出一流的学科。院系是学科建设的一线阵地,院系成员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流院系文化和建设一流学科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院系文化的建设,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标的,突出学科特色,铸造学术精神。
之所以要突出学科特色,是因为:第一,在学院制下,高校中各二级院系是自我定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相对独立的育人实体,天然地保有专业上的差异性;第二,从事不同学科教学与科研的人群,由于其所在学科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手段等的不同特点,会形成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第三,专业划分所依据的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需求,都要求不同的院系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人才。因此,院系文化必须突出学科特色,有利于培养师生具备与学科专业要求相一致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要打造院系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除了要以学术特征为依托之外,还需要重点打造院系的教师文化,尤其是教师群体内的学术文化。这是因为,一个个学科领域的建设需要依托广大一线教职人员,各院系教师群体是否爱岗敬业、和睦合心、积极进取,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只有具备了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院系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各院系在建设院系文化时,要重点铸造具有院系独特个性和魅力的教师学术精神。
(三)根据文化建设全面性、全员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逐步推进院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