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2020-11-23 01:53谭洁
教育界·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语感写作教学

谭洁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要努力贯彻培养语感的基本策略,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写作教学;有效教学策略;语感

有效教学作为—种教育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双主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是极其相似的。同时,有效教学作为—种理想的教学追求,是对以往教学理念的一次超越。它标志着传统教育思想的转变,即从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向新课程以后的以自我建构为主的学习方式。其次,有效教学作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一种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去粗取精,并且从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运用科学的学习理论,选择最精当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中,实践探索,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母语以语感为契机,处于母语的环境之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身受本民族文化强大的磁场影响,身处本国本民族文化圈之中,又受母语环境的浸润,大量的、自动化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另一方面,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美文佳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牢固的基石,这就为培养语感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以上这些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既有的心理图式,利用已经具备的语感,选取恰当的写作内容,使写作主体和外在的客体发生交互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同化或顺页应的心理机制,才能打开学生写作的闸门,在有效的写作训练中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反复实践,最终提升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正如语文大师夏丐尊先生所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贯彻培养语感的基本策略,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语感,理清语文知识为作文有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语感处于隐性状态,不易察觉;而语文知识处于显性状态,在学习中不断增量。以“比喻”这一知识点为例,学生在系统掌握它的修辞定义、表达效果、语境中的作用之前,在日复一日的读写实践和口语交际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在头脑中建构出了此修辭的大致意义和适用范围,但是在学习之前,尚不能精准地说出“比喻”的本质属性。

假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布置一篇作文,要求描绘自然风景,且要运用比喻的修辞,能够适时介入“比喻”的概念、作用及其用法,那么学生对于“比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表达和纠错就会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对“比喻”的自我学习。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由“默然”到“言明”,即由语感到语识的过程;语文能力的提升过程,是因语识的理性介入而完成的。语感是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学生学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处理好语感养成和讲授新知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的“量”,避免满堂灌,将语感训练和传授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言实践中逐渐获得理性知识,将不可言明的感觉变成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在写作课堂中,就能将师生从烦冗庞杂的知识体系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乐于表达,让学生表达得更具有审美化,让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二、观千剑而识器,听千曲而晓音——做好积累,养成个性化语感,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

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如同海绵吸水一般,有吸纳饱满的过程才有释放和表达,没有广泛的阅读面,学生的表达将会苍白无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表明,大量的令人愉悦的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单纯的写作训练。另外,如果在学生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练笔的形式又新颖有创意,而且篇幅短小,便于交流的话,那么这样的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写作中的自我实现,会具有显著的功效。而且,这样的阅读与写作实践结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也为日后的作文应试做好准备。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提升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扩大他们阅读的视野,引领他们涉猎内容,提高他们阅读的品位。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才会提升,知识储备才会丰富,写作能力才会提升,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素材的积累,在有一定沉淀的基础上,久而久之会形成有个性的语感。著名作家曹文轩说:“我依然记得我中学时代写作文时的感觉,就觉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乃至鲁迅说话的语气与腔调,顺着我的笔杆静静地流淌到了纸上。”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也自然与作者展开对话,自然会受到作者伟大人格的影响。每个作家写作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有的奔放,有的婉约,有的浓艳,有的清丽;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却喜欢乡风俚俗。先可以兼收并蓄,多方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后,可以有意识地挑选自己喜好的风格相近的作家来重点阅读。这样不断积累,就有可能养成独特的、个性化的语感。

储备丰富的知识,形成独特的感悟,阅读养成个性语感,作文有效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文批改主体的转变,提高写作课堂效率,是实施作文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批改作文是反馈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继续修改并关注写作的关键契机。然而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批改作文,案牍劳形,身心俱疲,却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还处在教师高付出学生低效率的循环之中。教师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徘徊不前。呼唤“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中学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作文自改模式其操作程序大致如下。

1.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在交换阅读中,交流阅读体会,说出自己的见解。

2.丰富学生修改作文的知识储备,比如如何运用修改作文的符号,关于病句判断的相关知识等,再组织学生在交换的作文中圈点勾画,写出批注式的评价。在这样一系列的评价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鉴赏的水平,一举两得。当然,作文的批改方式还有很多,如交换批改法、集体评改法、定点修改法、示范修改法等等。

3.在交流、碰撞、灵感的触发中,学生的语感有了锻炼的场所,教师的身影从台前转到幕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当主导和协调者、评价者的角色,其当堂口头的点评要言不烦,一语中的。这样的评改效率高,情趣浓,又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四、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倡导独特而创新的表达,强化学生的语感,是作文有效教学的追求目标

在深入生活中,人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要善于捕捉自己的感受,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脱弃陈骸,自标灵采”。以自己的高见卓识和精妙的构思,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新性的表达不仅是在材料的平凡中寻新奇,旧意中翻新意,小事中明大义,结构上首尾求妙,彩线穿珠,过渡自然,情节跌宕,更重要的是在体裁上的创新,比如用书信体、日记体、小品、话剧、诗歌、童话等形式创作。

下面的诗句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创作的诗句:流不回去的眼泪/索性变成了石头/一生有这般华彩的乐章足矣/即便变成丑陋的黑石/其实它什么也没有侑的只是苦难/是它自身的重量(《陨石》)。

主体的主观感受、情感体验是层次丰富、稍纵即逝的,既可以明确地宣之于口的,也会有晦涩难言、难以表达的。小作者借助诗歌表达了主体原初体验的新异感、真切感,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提倡运用文学体裁进行创作。语感的培养紧紧地围绕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文学的充分训练,培养了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释放才气和灵气,焕发朝气和活力,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品位的語感是作文的“通灵宝玉”不可须臾或失。要是没有这块“通灵宝玉”,作文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而有了它,在写作时,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就会有一种“灵气”,而变得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因此,作文教学要少一点依纲据本,多一些自由表达;少一点规则要求,多一些活动游戏;少一点传统因袭,多一些突破创新。把学生从应试作文的窠臼之中解放出来,表达自我的真挚情感;把学生从条条框框的写作束缚中解放出来,自己去探索、实践、反思;把学生从僵化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拥抱自我,拥抱生活,拥抱自然,在写作实践中自我成就。

作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学生在登堂入室、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抓住了语感这个要害,才能进入高效学习的轨道,也只有增强语感,才能在写作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写作,喜欢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全情投入,神采飞扬;交流作品,修改回味时享受写作的成果,体会成功的乐趣。那么作文课的有效教学,也就能发挥它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倪岗.语文学案教学课堂基本模式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1( 05):10-13,7.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策略语感写作教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