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良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辽宁辽阳 111000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患者一般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症状,还可伴发心律失常、栓塞及胸痛等,且该病若进展至重症期,可引起心脏功能异常,造成胸腔积液、心脏衰竭等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以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为治疗原则,但相关研究内容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效果极不理想,重症者5年生存率在50%左右,10年存活率仅为25%,其生存时间及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故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也是临床诊疗中的关键环节[3-4]。而循证护理是指基于客观研究下的科学证据,制定出科学护理方案,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其可有效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5-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54.67±7.20)岁;病程1~5年,平均(2.32±0.76)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40~69岁,平均(54.93±7.11)岁;病程1~5年,平均(2.44±0.89)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指南》[7]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血液检查等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②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嘱其遵医嘱用药,并加强日常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①循证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总结临床工作经验,确定护理问题包括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不足、心理障碍、并发症防治等。②循证支持:以“扩张型心肌病”“并发症预防”等为关键词,在知网等平台检索核心文献,综合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③循证观察:成立专家小组,对护理计划进行综合性评估。④循证应用:采用讲座、手册及视频等多种手段开展健康宣教,用通俗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对于负面情绪水平较高者给予心理干预,如音乐放松、呼吸训练等。严格控制钠摄入量,少食多餐,多饮水。同时嘱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症状较轻者适当进行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水肿患者限制其液体摄入量;保持室内通风及床单整洁,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加强用药指导,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⑤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监督其护理计划实施效果并给予适当改进。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并随访2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及生活质量水平:①于患者出院2个月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6 min步行试验[8]测试患者运动功能,试验方法:选择30~50 m平直坚硬地面,测试前让患者在起点处休息10 min左右,开始后嘱患者在测试区间内尽自身体能往返行走,可适当休息,但监测人员需鼓励患者继续行走,记录其步行距离;②采用自编问卷评价患者疾病认知程度,问卷重测效度为0.781,包含疾病知识(6项)、用药方法(4项)及日常护理(10项),每项均以0~5分计分,患者评分与其疾病知识知晓程度成正比;③于干预前及患者出院2个月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9]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该量表共包括生理(12项,评分范围0~60分)、心理(20项,评分范围0~100分)、独立性(16项,评分范围0~80分)、社会关系(12项,评分范围0~60分)、环境(30项,评分范围0~160分)及精神/信仰(4项,评分范围0~20分)6个维度,患者最终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干预前,两组LVEF 及6 min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 及6 min步行试验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的比较(±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LVEF(%) 6 min步行试验(m)对照组(n=38)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38)干预前干预后40.37±3.40 47.03±4.42a 173.37±43.22 350.27±60.63a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40.64±3.59 50.64±4.65a 0.337 0.737 3.469 0.000 180.99±42.86 414.32±67.83a 0.772 0.443 4.340 0.000
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用药方法及日常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的比较(分,±s)
组别 疾病知识 用药方法日常护理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19.37±3.24 24.03±4.09 5.505 0.000 12.67±3.02 15.38±2.29 4.408 0.000 36.64±6.25 41.31±5.40 3.485 0.000
干预前,两组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生理评分 心理评分 独立性评分 社会关系评分 环境评分 精神/信仰评分对照组(n=38)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38)干预前干预后24.02±4.26 36.53±6.00a 49.35±6.64 70.21±7.03a 43.35±6.28 57.37±4.66a 27.69±6.33 41.53±5.43a 71.17±8.40 92.03±6.99a 7.20±3.05 10.51±4.03a t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P 干预前组间比较值t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P 干预后组间比较值24.17±4.35 47.02±6.12a 0.146 0.885 8.432 0.000 49.87±6.53 81.30±6.39a 0.330 0.742 9.035 0.000 43.56±6.14 62.59±5.06a 0.142 0.888 5.425 0.000 28.03±6.42 52.06±5.01a 0.223 0.824 8.432 0.000 71.48±8.32 107.41±7.25a 0.155 0.877 9.035 0.000 7.43±2.99 14.83±2.44a 0.319 0.751 5.425 0.000
扩张型心肌病指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从而造成心肌损害,包括病毒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及代谢紊乱等。而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由于患者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家庭环境下缺乏护理意识及专业护理支持,致使病情反复,对患者健康造成二次影响,使得其生活质量水平严重下降[9-10]。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对改善其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循证护理是指医疗相关人员在开展医疗工作过程中科学客观的将临床科研结论及证件,与临床工作实践及患者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特定领域做出与患者需求相符的临床医疗护理决策的过程。其强调以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科学经验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11-12]。侯岩芳等[13-15]的研究结果则显示,循证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其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结局并提高患者满意度。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LVEF 及6 min步行试验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程度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高;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信仰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改善,提升其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及生活质量水平,这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其原因可知,循证护理通过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护理服务工作质量;相关核心文献则可为临床护理计划提供科学支持,专家团队审核则可保证既定护理计划客观性及可行性;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健康宣教可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知晓程度,进而增加其风险意识,从而提升其护理依从性;心理干预可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饮食管理及运动锻炼则可促进患者身体素质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能力,阻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结局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此外,随访机制可发挥监督作用,并为患者提供持续性专业护理,从而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增加其疾病知识知晓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