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经纬 李小燕 叶 飞
江西省赣县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 341100
冠心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冠心病的手段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在当前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开展中,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开展下,进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数量逐渐提升,调查发现[1],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大多数都存在有焦虑抑郁的情绪,一方面是由于疾病的困扰,部分患者对冠脉介入手术认识不足,对支架存留体内有所疑问,另一方面是由于介入治疗费用及手术恢复方面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因此经常出现焦虑和担忧的心情,导致病症不断加重[2-3]。针对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5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心理康复的治疗价值,以此为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心理康复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0~68岁,平均(52.9±6.8)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3.1±6.7)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4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①本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②首次接受冠脉介入治疗;③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④心功能Ⅰ~Ⅲ级患者;⑤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入组。排除标准[5]:①经股动脉穿刺治疗;②合并意识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功能不全或者重症疾病者;④合并其他器官、系统恶性肿瘤或重症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依据常规指南药物治疗,采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进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依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运动处方指导,开展如伸展身体,打太极拳等运动,每天锻炼半小时,以提高身体免疫力[6]。观察组加行心理康复治疗:①患者首诊时对其实际情况予以全面评估,诸如患者的心理状态、不良情绪、生活习惯、文化学历、性格特点、疾病认知、经济基础等方面,并与患者积极沟通与聆听,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营造一个十分放松和惬意的环境,听取患者抱怨,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理和生理不适,采取一对一指导护理,以满足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③冠心病患者因不了解诊疗过程易产生焦虑、猜疑、恐惧等不良情绪,加之老年患者较多,其认知能力较低,获取疾病及健康知识的途径较少[7]。因此,需针对患者的认知水平予以综合干预,从手术后第二日,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冠心病知识,告知患者冠心病、治疗及健康自我管理相关知识,鼓励患者之间沟通,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8]。④采用音乐疗法和鼓励等方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网络方式每日定时将神经治疗调节音频发送至患者或家属,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放松训练,每天1次,每次45 min,干预期为1个月。
观察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定,采用健康知识水平14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治疗后1年心理状态评定应用焦虑自评量表[3],分数设定在80分以内,<50分者为正常;50~60 者为轻度,61~70 者是中度,>70 为重度焦虑,分数越低,判定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轻;生活质量根据SF-36 量表评定[9],内含36个条目8个维度,涉及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机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角色(RE)和心理卫生(MH),总分为145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以SPSS 21.0 软件校正患者资料,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表达,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冠心病康复知识和自护能力评分均提高,其中对照组护理前后无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两项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冠心病康复知识和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冠心病康复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冠心病康复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护理前康复知识 自护能力护理后康复知识 自护能力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值P值63.96±8.48 62.61±11.29 0.956 0.340 62.20±9.40 61.50±12.62 0.445 0.657 69.50±11.09*84.76±8.68*10.836 0.000 69.31±11.48*79.68±10.87*6.559 0.000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组内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1年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分,±s)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29 29 58.35±7.02 57.63±7.27 0.712 0.477 50.41±5.22*42.55±5.08*10.791 0.000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护理前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 情感评分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活力评分护理后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 情感评分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活力评分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值P值54.3±5.6 56.2±6.0 1.089 0.172 58.4±7.6 58.0±6.8 0.924 0.196 60.2±5.7 61.4±7.8 0.863 0.237 58.4±5.2 60.3±6.8 0.966 0.190 59.2±9.6 58.8±9.2 0.906 0.202 50.7±6.5 51.8±7.2 0.672 0.384 74.6±6.4*78.1±6.1*3.760 0.000 73.1±5.4*78.5±5.6*5.827 0.000 71.8±6.6*77.8±5.8*6.894 0.000 73.2±6.6*78.7±6.5*6.027 0.000 74.5±5.0*78.0±5.5*4.722 0.000 74.±5.9*80.7±6.8*7.078 0.000
PCI 是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并日趋成熟。据统计,2010年我国PCI 手术量近30万例,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10]。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其高额的手术费用、术后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给患者精神心理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继而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心理康复治疗是一种投入较少、社会价值较大同时极易推广的一种临床项目,也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关键组成结构,不仅能够减缓病症发展进展,同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11]。为改善患者病情,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一方面,心理治疗可避免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降低患者交感神经活性,避免冠脉痉挛的发生[12];另一方面,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凸显临床治疗效果[13-14]。本次研究显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理康复后观察组冠心病康复知识和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年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康复护理能够合理改善焦虑评分,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对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认为心理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康复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开展心理康复受限,不仅在医学上[15],同时患者本身对其认识也存在偏差,仅有10%的患者能够得到科学的心理康复,同时50%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情况,因此心理康复需要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