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伟,赵跃萍,张亚明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4);2.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沈阳 110034)
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炎性气道病变,以气道高反应性、慢性炎症、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哮喘可引起反复性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1]。西医临床治疗本病以吸氧、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支气管扩张剂为主,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但其对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2]。
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以肺脾气虚型为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不可输布水谷精微以养肺金,治则以益气健脾、固表益肺为法[3]。有研究证实,温针灸法可改善患儿体质,通过疏通经络、调节阴阳而抗御病邪,抑制哮喘发作[4]。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补益剂的代表方剂,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5]。本研究分析了补中益气方联合针灸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患者大气道功能指标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124例哮喘患儿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4~12岁,平均(8.92±2.14)岁;病程1~18个月,平均(9.12±2.03)个月。观察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12岁,平均(8.95±2.22)岁;病程1~18个月,平均(9.10±2.10)个月。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6]和《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7]中标准;②经胸部X线片、实验室检查确诊;③既往无支气管哮喘及相关家族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肺疾病、气管异物者;②合并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严重感染及精神疾病者;④过敏体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吸入丙酸氟替卡松50~100 μg/次,2次/d;口服孟鲁司特钠片4~5 mg/次,1次/d。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针灸治疗,取肺俞穴、脾俞穴,针刺得气后于针柄插1 cm艾柱,点燃后行温针灸,2壮/次,1次/d。针灸治疗6 d后休息1 d。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方治疗,针灸取穴及方法同对照组,补中益气方:黄芪、党参各15 g,白术、柴胡、当归各10 g,陈皮、升麻、甘草各6 g。上药每日1剂,加水煎煮两次,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中远端阻力(R5-R20)、远端阻力(R5-R10)、总阻力(R5)等肺功能指标,检测仪器:北京麦邦MSA99儿童肺功能检测仪。分别于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于室温下以转速3000 r/min、离心半径3 cm离心处理10 min,取上层血清检测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仪器:FX-6MG酶联免疫光谱分析仪。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评价,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70%≤证候积分降低<95%;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30%≤证候积分降低<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气道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大气道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FV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大气道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气道功能指标比较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流受限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气流受限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5-R20、R5-R10、R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气流受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NF-κB、IL-25、IL-33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NF-κB、IL-25、IL-33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κB、IL- 25、IL-3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流受限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NF-κB、IL-25、IL-33水平比较
4 两组患儿哮喘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儿哮喘疗效比较[例(%)]
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的研究认为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神经调节失常、气道重构等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相关的细胞组分共同参与[9]。临床治疗时以抗炎、抗过敏、扩张支气管、改善肺通气等方法为主[10]。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钠是临床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吸入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局部抗炎作用[11]。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阻断白三烯与其受体结合,减少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减轻气道炎症[12]。
中医学理论认为,哮喘因虚而发,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滋养肺金,脾失健运还可导致痰湿内生。肺为贮痰之器,痰湿阻肺可引起气机逆乱而致哮喘,痰既是哮喘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治疗时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痰[13]。温针灸法是临床治疗儿童哮喘的常用外治法,穴位选择时以肺俞穴、肾俞穴为主,通过针刺刺激及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激发经气,达到调节阴阳、抗御病邪的治疗目的[14]。
补中益气汤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中医补益剂的代表方剂。方中以黄芪为君,入脾肺经,功擅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白术共为臣药,可补气健脾,助君药益气健脾。佐以陈皮理气和脾、当归养血和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共为佐使。甘草为使药,补中缓急、调和全方。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15]。
本研究将补中益气汤应用于儿童哮喘的治疗中,发现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者总有效率高于采用针灸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方联合针灸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证候积分。这是由于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具有抗应激、抗菌、扩张血管、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党参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甘草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等药理作用;陈皮可祛痰、扩张支气管;当归具有抑菌、抗炎、扩张血管、解除气管平滑肌等药理作用。诸药合用,通过增强机体抗敏能力、抗炎、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等途径共同减轻哮喘病情[16]。
哮喘可引起患儿肺功能下降、气流受限,长期病情得不到控制还可引起气道重构,使患儿的肺功能下降不可逆转[17]。本研究中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者治疗后PEF、FVC水平高于采用针灸治疗者,R5-R20、R5-R10、R5水平低于采用针灸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方联合针灸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儿大气道功能和气流受限情况。这与补中益气汤中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理作用有关。
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是哮喘发生、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NF-κB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正常情况下无活性,在受到抗原刺激时被激活,引起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与气道炎症反应关系密切[18-19]。IL-25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可趋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过敏。IL-33是一种前炎性因子,参与调节Th2免疫反应,与其效应细胞膜受体ST2结合,激活Th2类免疫应答反应,促进哮喘相关免疫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诱导气道病理性改变[20-21]。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F-κB、IL-25、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本法治疗哮喘更有利于控制炎症反应程度,促进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方联合针灸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大气道功能和气流受限情况,减轻炎症反应。